第1762章 終章(第2/7頁)

這一次是贏了,而且會是不折不扣的殲滅戰,八旗軍進來了就別想走,但張瀚不知道為什麽沒有太開心,這一次他是一個穿越客,用著幾百年後的知識建立了一個超前的體系,但如果沒有他呢?以華夏自己來說,真的沒有救治自己的能力嗎?

就算是幾百年後,也一樣是西風刮過來了,大量的仁人志士從西學裏汲取了營養,這才推翻滿清,並建立了強大的中國。

如果是秦時在明末呢?

唐呢?

宋?

兩漢?

可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罷?

張瀚微微苦笑著,也是覺著自己太矯情了一些。

……

火炮在不停的延伸著向前,炮彈如雨般的落下來,大量的包衣在慘叫聲中四處躲避著,可是他們無處可逃。

騎兵移速很快,且兩軍短兵相接,商團軍的炮火早就對準了大量步騎夾雜的旗丁和包衣們。

皇太極挾著自己的大弓,但他沒能直接沖到陣前,這一次畢竟和薩爾滸時不同,他已經不是一路統帥和一旗之主,而是整個八旗之主,女真人的大汗。

在兩軍短兵相接時,皇太極聽到了矛矟相接時的炸響。

他看到了無數鐵甲騎兵沖入自己一方軍陣時的情形。

原本裝甲厚實,兵強馬壯的女真精銳,遇到的卻是一柄厚實的鐵錘。

在對方厚重的鐵甲騎陣面前,八旗兵的前鋒很快落敗,相比對方厚實的騎陣,女真一方的騎陣就相當的稀薄,幾乎是接觸後不久,處於騎陣最右的阿濟格的兩白旗騎陣就被迅速打跨了,皇太極憑借豐富的戰場經驗立刻明白過來,敵騎打算沖跨右翼,沖到北翼城方向,從角山一面側擊返回,再沖回來時,女真騎兵不僅要小心這些鐵甲騎兵的沖鋒,還要面對正面正列陣過來的兩萬人左右的步兵方陣。

皇太極眼光焦慮,他看向遠方時,發覺左側翼有張瀚的大旗,正面是數千人的步陣,在陣後似乎是大量的車陣和一萬多人的輔兵。

輔兵並沒有直接上戰場,但此時也結成了陣列,似乎是商團軍身後的城防,炮兵陣地在車陣前,依托在步兵之後,在輜兵之前,他們距離右翼的女真騎兵較遠,所以皇太極發覺炮陣延伸的炮火主要是針對旗丁,蒙古人,漢軍組成的步騎夾雜的大股部隊。

炮聲不停,焰火不停,煙柱不斷騰起,到處是人驚慌的叫喊和跑動聲,普通的軍官已經快彈壓不住,這些步騎原本是要從右側擊往商團軍的側翼,威脅到張瀚的大旗所在,然後左右鉗住商團軍,迫使其後退,如果不退就推向渤海,將幾萬人推進海中,大加殺戮。

當然皇太極沒有幻想過商團軍在不利條件下會死戰不退,商團軍有更強的實力,更好的局面,沒必要在這裏死拼,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三萬多精銳騎兵沖過來時,商團軍卻能迅速調整好步騎陣列,似乎是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刻,當兩軍相接之後,和記沒有絲毫混亂,相反卻是迅速做出了最正確的反應。

以騎制騎,發揮炮火的效力,打斷女真人迅速進逼的步伐,逼退明軍,步陣調整迎敵,在並不大的戰場上,皇太極幾乎發現和記每一步的調整和步伐,到現在為止,他相當絕望的發現,商團軍沒有絲毫錯誤和疏漏,以現在的地形,戰場發展,兵力配給,火力輸出,弓矢對火槍還有一搏之力,而這些兇猛的鐵騎兵,側翼遊走擾亂女真步騎陣列的紅袍輕騎,還有那些厚實如山的商團軍步陣,他們正邁著整齊的步伐,猶如魔鬼一般的蜂擁而來。

商團軍步陣的步伐太整齊了,導致一起走動時發出陣陣震動和響動,這是一種獨特的韻律,在戰場這種地方,這樣的陽剛之美,整齊的步伐,整齊的軍裝,隨著步伐跳動上下湧動的刺刀槍林,還有那些舞動的軍旗,激昂而整齊的規點聲,這一切都象是如重錘一般擊打在皇太極的胸口。

回首看看,尚有一些步騎在幾裏外的歡喜嶺高坡上,那裏也落了一些炮彈,所以嶺上嶺下一片混亂。

北翼城一帶還在混戰中,皇太極當然不會知道,歷史上他的兄弟睿親王剛一入關,明軍唐通等部就立刻投降了。

現在楊國柱和黑雲龍等人還在浴血奮戰,明軍的精氣神完全不同了。

事實上一片石之戰時,唐通的一萬人戰鬥力不弱,是薊鎮宣大的精華,吳三桂有八萬多人,真正可堪三戰的才三萬人,比起袁崇煥時期的六萬精銳還下降了一半。

而且這三萬人也是老兵油子為主,據當時人的記錄來看,吳軍短兵相接,多半猶豫不決,意志並不堅定,總是希望用步弓和火銃將敵人阻退,吳軍和順軍激戰兩天,逐漸不支,吳三桂由是陣前剃發,請清軍入關。

清軍自水門等多處入,一部份步騎沿歡喜嶺到北翼城,三萬騎兵擺成一個個陣列,類似魚鱗,時大風刮起,飛沙走石,順軍未能及時發覺異變,待三萬清兵順勢而下時,順軍完全不能抵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