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自立(第2/2頁)

待外人離開後,塔布囊對李明禮道:“兩路信使,一處從寬甸往皮島,一處是從鎮江往皮島。”

李明禮道:“我會把迅息送到對岸,你們替我打掩護。”

“早去早回。”塔布囊道:“戰場上我會帶著部下和你們在一起。”

“明白。”李明禮微微一笑,說道:“我盼了這麽多年,不會死在這種時候。”

……

“父帥。”毛承祿低聲道:“這是難得的機會。朝廷為了逼我們去薊鎮,斷絕糧餉,你已經上疏和袁崇煥打禦前官司,可是皇帝還是站在袁崇煥一邊。咱們已經沒戲啦。不如和皇太極聯手,女真人打仗這麽多年,一次也不曾輸過!”

毛文龍眉頭緊鎖,卻不知道眼前的路到底該如何走下去。

東江這邊已經斷糧很久,毛文龍連續上疏鳴冤,他的奏折可謂字字血淚,島民已經有不少餓死餓斃的了,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崇禎年間的東江塘報,確實是有很多奏折懇請發糧,言稱島民之狀十分淒慘。

但崇禎和袁崇煥根本不為之所動……首先崇禎不象天啟那樣,自己境內的災民遍地,皇帝也沒有發多少銀兩去賑濟。

其次東江牽制無功,朝鮮丁卯之役被朝鮮君臣狠狠告了一狀,大明朝堂對東江不滿的聲音蓋過了支持的聲音,而崇禎對毛文龍缺乏了解和認同,這也是一大原因。

第三就是袁崇煥急著要統一事權,毛文龍這種刺頭,袁可立能容他,東江鎮能淩駕在文官之上,在袁崇煥這種性格和經歷的文官看來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毛文龍的塘報又喜歡誇大失實,他的話大明朝堂上願意相信的人已經極少了。

現在事情已經僵住了,東江是絕對不會帶著三萬精銳去薊鎮填炮眼,毛文龍也不願失掉地盤到薊鎮聽人指令,甚至可能被朝廷隨時拿開。

但造反自立,毛文龍也沒有這本錢,他的東江也不是鐵桶一塊,很多將士跟著他只是為了對抗女真,他的諸多義子義孫,有靠的住的,比如眼前的毛承祿,也有相當多的人是在大義之下,執行朝廷的意志,對毛文龍本人的忠誠相對有限。

而後者恰恰更多,毛文龍如果不把所有人都捆在一起,東江鎮一旦交出去,他就很難再拿回來。

事實上就是如此,袁崇煥誅殺毛文龍時,眾將都有不滿,但並無人起兵造反,後來劉興祚和陳繼盛,毛承祿等人先後當家,東江並未內亂,內亂是起於皇太極唆使劉氏兄弟再次造反,殺陳繼盛等人,毛承祿和孔有德等人在登州造反,那時候東江才真正完蛋,那時毛文龍都死了好幾年了。

“唯今之計,只能跟著建虜幹起來。”毛承祿道:“一旦動了手,大家難以回頭,大明也不會真的來討伐咱們,到時候可以在皮島鐵山自立,也可以拿下朝鮮再說。”

毛文龍真心意動,不過還是說道:“那寬甸的和記商團軍怎樣?”

毛承祿皺眉道:“他們不過幾千人,用意是擊女真人側後,等女真人在遼西騰出手來,咱們把這裏的真實情形一說,女真人和咱們聯手,十二團那幾千人不是我們的對手。”

毛文龍微微點頭,說道:“女真人急眼了,現在朝廷也急了,聽說和記的商團軍主力已經在陸續南下,千裏之地到處是急報,這渾水咱們不必去趟,在這裏挺好,我哪裏都不想去了。”

毛承祿有些不滿,這樣聽來毛文龍沒有多少大志,只想自立成藩鎮。

不過轉念一想,這才是現實的選擇,東江鎮在這最後的關頭也是勢力最弱的一方,也就比弱雞朝鮮強點,火中取栗容易燙傷,自立成藩鎮還是明智的選擇。

“我來給皇太極復信。”毛文龍道:“我派兵去登州,看有沒有機會把登州拿下來。告訴皇太極,他取遼西,我取登萊,若他能得山海關進軍大明,則我皮島兵馬為他所用也。他打不下來,則雙方合作,他打下來,我是他臣屬。”

毛承祿連連點頭……毛文龍肯定是要自立,歸附是萬不得已的選擇,大明,後金,都不是毛文龍想效忠的對象。

“你要帶著內丁,對島上嚴加巡查,若有不軌之徒,我允你先斬後奏。”毛文龍看了毛承祿一眼,冷冷的道:“事機緊要,一會急派可靠內丁往信往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