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風起(第2/3頁)

“不著急,”鄭芝龍笑道:“等我們再度過來,李守信的第四師,蔣奎的第十四師,兩個師三萬余人,足夠拿下南直,兩淮,湖廣,加上浙江,同時盧大富或王敬忠帶一個團,足夠橫掃福建。四川不急,等我們把拿下的地盤稍微消化掉,三到四個步兵團沿江入川就可以了,雲貴,需要一個師也差不多了。”

“聽起來風起雲湧啊。”王鄣笑道:“我心潮澎湃,居然快聽不到這隆隆炮聲了。”

眾人無不是如此,可能是聽慣了,也是見多了海上演習,眼前十一艘艦船右舷全部轟擊的壯觀景像對這些軍人們並沒有太大的觸動。

相反,他們對鄭芝龍所說的這些場景反而是相當的激動,振奮,自豪。

台灣已經確定會有兩個海軍陸戰師,滿員是三萬余人,加上王敬忠團,盧大富團,駐守本島的守備團,台灣方面的戰兵會超過四萬人,加上幾十個輜兵大隊也在組建,工程工兵團也在組建,未來在兩年之內,台灣連同水師人員會超過十五萬人。

以和記的標準來說,這是相當大的邁步,也還好是預期中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且和記會把各記宗親親藩的家產當成收益的一部份……這是早就定好的目標,在迅速進軍的同時,各處的宗親肯定要抄家,預計最少是千萬以上的收入,和李自成廣泛打擊不同,張瀚的主張就是宗親是一定要抄,勛貴看有無劣跡,官員除非極少數民怨極大的,否則不分文武,一個也不去動。

這樣可以獲取最大的好處,贏得最多人的支持,而受損的只是極少數人,所謂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運用之妙,無過於此。

李自成其實也是想這麽做,但他能抄掠的藩王財富太小,不似和記,可以輕松的在短期內拿下很多有親藩的地盤,艦隊在打下江南之後,會以一個師左右的兵力迅速北上,封鎖天津到登州,威脅京師,同時一個師進攻山東,直接迅速的從登萊攻擊青州和濟南方向,最終止步臨清和德州,等於是將北方再次分割開來,其後可能派一個團和相應的輜兵部隊打通河南,再與北方南下的主力會合,北方問題基本上解決,與南方連成一體。

這是一個整體性的計劃,到目前為止也就傳達大略到師團一級,要等詳細的作戰計劃,參謀司到明年春季才會陸續下發,然後給各部準備和調配物資的時間。

據鄭芝龍所知,老熟人田季堂預備了兩千七百萬到三千萬兩的兩年期的戰爭經費,同時打算在江南獲取江南士紳和商人的幫助,這才是王鄣等人潛入江南,會見錢謙益等人的重要的原因。

江南是財源地,不能打爛,並且在幾年後和記可以憑著化公司為國之後的國家信譽的支持,向江南各地攤派和籌款。

張瀚並沒有打算上來就提高稅賦水準,這會引起人們心理上的強烈不滿和實質性的反抗。除非和記駐軍用哭廟案等暴力手段來殺一大批江南士紳,否則的話就得徐徐圖之。

要得到江南的財富和幫助,攤派,捐輸,這都是好辦法,當然也不能賣官,但議員身份,成立某個機構,比如議政大會,給捐輸者議政會議員的身份,然後什麽評議院,榮軍團之類,這都是很不錯的手段。

加稅可以慢慢來,也要鏟除地方上的苛捐雜稅,把流落到私人手裏的好處轉為國家所有,這個過程會相對漫長,可能是博奕之後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絕不能如大明那樣,任由財富在地方,國庫卻一貧如洗。

也不能如清季那樣視江南如殖民地來掠奪,又極端的封閉保守和愚蠢,有清一代,真的是很難找到任何一絲亮點,如果一定要說有,那就確實可以肯定的是領土的擴張,這算是遊牧和漁獵民族進入華夏帶來的紅利,很多人也是類似的想法。但轉念想想,清的擴張是建立在對漢人的奴役和屠殺之下,是漢人付出了牛馬般的代價供應軍需,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也並未獲取任何好處,只是名義上的領土而已。

比如新疆,在清時漢人很難進入,而東北和蒙古直接是封閉的,柳條邊外和內是兩個世界,隔絕漢民進入,這不就是殖民者的心態嗎?

如果一個喜歡看著地圖開疆,無視血汗付出,倒確實會沾沾自喜,但試想一下先輩的遭遇和付出的一切,恐怕心中不乏悲憤,由此,何以要謝這些蠻夷?

況且,其亡國之後,蒙元之後的遼東和抵哈密,西南至雲南貴州的地盤,甚至一度收復越南,北至庫布島,冊封烏斯藏都司,這都是大明強盛時的擴張,如果明一直強勢,這些地盤不需要蒙元幫手還是中國的,而衰落了,這些地方則自然會有離心力,清和民國之後,華夏的地盤可是用槍打下來的,可沒有哪個地方說是大清傳承自願來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