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岸邊(第2/2頁)

到處都是河流和大大小小的港口,不僅是貨運,普通人走親訪友,捕魚捉蝦,利用船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件事之前,如果有人說大江兩岸因為要看一只船隊聚集起了成千上萬的人,怕是要把人的嘴巴給笑歪,誰能想到,現在湧動的人頭,幾乎把兩岸邊的灌木和草皮都壓平了的龐大人群,竟然是真的跑來看一支傳聞中的船隊?

“幾乎沒有漕船……”張岱看了一眼大江,沉聲說道。

馬士英噗嗤一笑,說道:“除此之外,還沒看到駐軍兵馬呢。”

四周的人也是皺著眉頭看向大江,年尾的時候長江處於枯水期,水流很明顯的減緩,水面也縮減了很多,就算這樣,想看清楚對岸的情形也較為困難,只能看到江北也是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人頭。

在這個年代,對岸的靖江和東邊的揚州府城也都是相當富裕的所在,商民眾多,閑人也多,怕是也有不少從四周跑過來瞧熱鬧的士紳商民。

這些無關要緊,要緊的是浩浩湯湯的江面上一片空白,往常會有少量的客船和近岸的小漁船存在,今天也是完全不見蹤跡了。

小船是規避了,大型的連成一片的漕船在這個時候也會偶見蹤跡,大規模的漕船北上會是在四月之後,漲水期會有大股漕船從江南浙江一帶北上,在枯水期也會有漕船,一般要配大量的纖夫,好在北方勞動力充足,過了清江浦到山東與河北地界時,纖夫的數量都相當的多。

大明還在沿漕的兩岸設置了不少衛所,沿漕運的路程都處於帝國的核心腹地,簡單來說,就是把衛所兵當漕運的苦力纖夫。

這些衛所兵到了清朝就徹底成了纖夫苦力,並且很快有了自己的行會組織來維持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清幫的來源……

現在江面天青水闊,一覽無余,不僅沒有攔截的船隊,也不見運糧的漕船和貨船。

兩岸也沒有兵馬,據錢謙益等人得到的消息來說,各州縣象征縣的征調了一些民壯上城防守,開銷由地方州縣自己負責,當然這不是怨氣的主要來源,被抽調的民壯最生氣的就是他們不能到江邊看熱鬧了。

恐怕守土有責的州縣官員們也是一樣的看法吧……

“國運真的是江河日下了。”盡管早就下定決心,馬士英還是有些唏噓,一些感慨。

沒有兵馬,沒有戰船,連固定的漕船也終止了。

這個曾經強大而興旺的帝國,趕走了蒙元,一掃胡人氣運,將丟失了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收復的大明帝國,似乎真的在這一刻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一群人緩緩搖頭,終於有人低聲道:“自古無不亡之國,可是,我真的不記得亡國有這樣的亡法的,現在的情形,大明還是有江南之地,但又等於失了江南之地。這麽不用一刀一槍,也沒有血戰廝殺,人心盡失,這般亡國情形,舉二十二史,我未曾見過。”

“可不是……”另一人幽幽嘆息一聲,接著道:“還有北方胡虜,自有柔然,匈奴,突厥,漢家強盛時足以掃蕩漠北,然從未有兵馬能常駐草原,真正臣服此輩。我大明太祖以淮右布衣提三尺劍,蕩平群雄,也只是將蒙元驅離中國之地,回返北方而已。此輩,彪悍勇武,又地廣人稀,縱以大兵前往也難獲戰機,太宗皇帝五征草原,所獲著實有限。而後勤供給,消耗的國力卻是以海量計,所以委實難以支撐。草原之地,得到無法管理,牧人兇悍不服,朵顏三衛,太祖年間窮極來投,太祖高皇帝設衛管制之,永樂之後,就算太宗皇帝想反悔,其部也是桀驁不馴,根本不服我大明管制了。”

這人長篇大論,但說的無非就是一個事實,張瀚和他的部下用幾年時間完全臣服了蒙古人。打從和記進入草原之後,不僅再沒有一個蒙古牧民南下,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場被大明所知道的動亂或反復。

簡單來說,和記象一塊巨大的海綿,草原上所有的桀驁不馴,彪悍的傳承,傳說中無敵的蒙古騎兵,傳說中百步穿楊的射術,所有與記憶有關的那些東西象是水一樣被和記給吸幹了。沒有了任何有特色的東西,只剩下一個傳說,屬於張瀚一個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