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5章 糧價(第2/2頁)

史可法終於寫完了書信,擡手揉著手腕子,聽了叔父的話,他有些不以為然的道:“三叔又危言聳聽了。大雪封道,漕船難行,糧價有些波動也是常見的事情,怎就把事情說的這麽險惡,好似京畿一帶就要缺糧一樣。”

史從斌呵呵一笑,轉過話頭,說道:“你剛寫信給誰?”

“黃宗羲,字太沖。”史可法道:“其上京來上奏疏,乞給東林諸君子平反,嗯,就是為其父而來。”

“這人是個孝子啊。”史從斌贊道:“聽說他手刃崔呈秀,皇上都知道了。”

“也沒有。”史可法道:“黃太沖是在大堂上斥責崔某人,使其又驚又懼,後來沒多久崔某就被處死,並非被太沖所殺。”

“原來如此,看來是傳言不實。”

史可法不願多談這事,大家雖知是謠言,但自黃尊素被魏閹所害之後,黃家在浙江老家過的很艱難,黃宗羲是長子,這幾年帶著弟弟們奉母在老家過活,兄弟們每天讀書,收的租子不多,勉強夠吃食而已,一大家子讀書人,黃家那點地也就供個溫飽吧。

黃宗羲在上個月至京師,正趕上提審崔呈秀,一群東林大佬的後代沖到刑部大堂,把崔呈秀揍了一通,打的這個閹黨重要人物灰頭土臉,膽戰心驚,後來傳出謠言,說是黃宗羲大義凜然斥責崔某,崔某啞口無語之際,黃宗羲上前撲撲幾刀把崔某紮了個透心涼。

這事連皇帝也知道了,後來才知道是完全的瞎說八道,這事正好是在鏟除閹黨的緊要關頭,朝廷出需要黃宗羲這樣的忠臣孝子來助陣,於是黃宗羲旬月間名聲超過了同輩,傳頌於大江南北。

不過史從斌對這事並不是很在意,他問侄兒道:“你寫信於他,是何事?”

“明年必開恩科,我與幾位好友要一起應考,打算搬住以一起砥礪文章,互有些進益。黃太沖住在紹興會館,我打算叫他來一起讀書,他雖然尚未進學,然其家風樸實,又在紹興讀書多年,學問是足夠的了。”

“其余諸人為誰?”史從斌道:“莫不是有王正志,李夢辰幾個吧?”

史可法可能是出於某種逆反心理,越是叔父與和記打的火熱,並且一再告誡史可法不要介入與和記的爭端,史可法就越刻意的與和記為敵。幾個舉人曾經到和記門前鬧事,史可法就引為知已,常相往來,現在儼然成了知已。

而史家在這事上已經達成了初步的共識,既不從和記反明,也不助大明剿滅和記,在這事上,不少地方豪強都是一樣的看法。

如果和記是李闖那樣的農民軍,最少在崇禎十五年以前,各地的士紳都是反農民軍的,到孫傳庭被打敗之後,天下人皆知大明已經不是李闖的對手,這才有士紳階層嘗試著和李闖合作,但一旦李闖暴露出殘留的農民軍習氣之後,大量的官員和士紳又再次拋棄了李闖,選擇南明或是投降清朝。

和記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張瀚原本就是名臣之後,士紳階層出身,又成了大豪商,其商行,軍隊,都是一步一步走到高位上來,現在其在草原的統治已經穩固,對大明軍事上有優勢,財力上更有明顯的優勢,一旦張瀚揮師南下,勝負誰能預料?

對士紳階層來說,大明與和記,隨便挑一個來說肯定還是大明,因為現在大家的日子過的都還不錯,為甚要換個主上?但如果大戰起來,誰也不會出頭替大明與和記拼命,因為和記也能成就一番偉業,開創一個相當不錯的王朝。

張瀚的為人處世,還有本事,看看各地的和記商行,不就什麽都知道了?

“叔父一向與和記相厚,以前利潤很大,也回饋家族頗多,侄兒也不便說什麽。”史可法忍不住道:“可是現在張瀚已經成逆賊,竄回草原,誠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這般亂臣賊子,不知道叔父和他們牽扯什麽,我史家也是世代書香世家,沒得壞了名聲。再者,叔父與他們做了好幾年的買賣,除了給族中的,多半都存在他們的帳局吧,這一下和記商行帳局全躲了起來,卻不知道叔父哪裏去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