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動員(第2/3頁)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舉措,怎能叫人不心生不滿?

“為今之計,不必要說的太長遠。”張瀚朗聲道:“是非公道,自在人心。雖然君上要我的命,我可也不能引頸就戮,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我這個大活人?開武庫,授兵,守備軍堡,等和記兵馬趕至了,我們一起北退回草原。”

張瀚又看向眾人,說道:“如果有父老鄉親願意隨我們一起北上的,安家,幫著重新做起買賣來,這都是我和記的事。如果不願走,趁著現在大軍還沒有趕過來,趁早帶些金銀細軟離開,一年半年的,不要回來。”

眾人聞言騷動起來,適才一直在瞧熱鬧,卻是把眼下這一茬事給忘了,大軍一至,玉石俱焚,官兵剿匪什麽動靜大夥可都是看過的,攻入山寨之後不分良莠一律斬殺,首級就是功勞,任何一個官兵都不會放棄立功受賞的機會,不要說攻入山寨什麽的,大軍一動,沿途的村落被當成土匪剿了的也大有所在,所謂賊來如梳,兵來如篦,這可不是虛言。

一旦新平堡被攻克,過萬官兵攻入堡內,除了少數有官職在身的人之外,怕是大半的百姓都會玉石俱焚,要毀在這一次的戰事裏頭了。

新平堡裏又多是商家,相當富裕,可想而知那些邊軍攻入堡內會發生什麽事情。

一個商人思忖片刻,終是覺得眼前和記的這點人手擋住官兵,當下一抱拳,說道:“張大人,對不住了,理應在此支持大人,但舍下有老有小,實在冒不起這個險……”

“那就早些離開。”張瀚拱手還禮,說道:“不要往樺門堡一帶去,那裏定然有不少官兵湧過來了,往南邊走吧,繞道赴太原,到太原一帶就安全了。”

聽到張瀚還在替自己的安危做著打算,中年商人一臉的慚愧,但他也只能再次抱拳行禮,然後就匆忙離開。

不少商人都是一樣的選擇,官兵即將齊集,張瀚等人要在堡中抵抗,這裏就要爆發大戰,明智的做法當然就是迅速離開。

新平堡的東門為此打開了,堡門大開,任由人逃難出去。

城中僅有的騾馬和車輛都被動員了起來,大量的商行東主和掌櫃夥計們一起逃離這個經營了多年的商業城市。

城門口有軍情司的人維持秩序,保障進出,當然在這個時候只出不進,已經不會有普通人進入城堡之中了。

周圍三裏多長的城堡裏住了過萬人,選擇離去的有六千余人左右,扶老攜幼,一個下午的時間已經走的差不多,剩下的多半是無有家口的青壯,也有一些是寧願帶著家人老小跟隨張瀚的鐵杆信徒,他們感覺與其推著小車一路南下,很可能遭遇土匪或官兵,冒著各種風險,忍饑挨餓的去冒險,還不如追隨在張瀚身邊的好,張瀚和他的家小,幾位夫人和公子們,還有娘親常氏,舅舅常進全,叔公張學曾,這些人不也都在堡裏?張瀚都不怕,他們還怕個鳥?

傍晚時分,風塵仆仆的王長富帶著二百多官校學員趕至,正好與軍情司的人一起給和記商行的人授兵束伍。

每個和記商行的人都接受過一定水平的軍事訓練,王長富一至,所有人都象是有了主心骨一般,排列越發整齊。

王長富不動聲色,好生勉勵了各人幾句,挑出千余人持著各色兵器,主要是以火銃為主,然後令官校生帶隊,分為十幾個連隊,組成若幹營,由幾個教官任指揮,分批上城頭去駐守。

大股人馬持著火銃和長槍腰刀上了堡城,這一下城中剩下的人心稍安,看和記兵強馬壯的樣子,守備幾天應該問題不大,關鍵在於,北方的和記兵馬何時南下,能打破邊墻,擊退來犯的官兵,然後將大夥全部接到草原上去。

張瀚一身圓領青袍,手按腰刀,在城頭各處巡看了一圈,各人見他前來,士氣都是大受鼓舞,城頭上傳來一陣陣的歡呼聲。

王長富迎上前來,將前後事情略略說了,接著道:“大人,是不是急檄槍騎兵第二團趕過來?”

“他們駐在三四百裏之外,連動員時間,加上趕路再快也得六七天,”張瀚低頭算了算,笑道:“六七天後我們應該已經解決了宣大兵,可以自己破口出去了。”

王長富面色凝重的道:“若是我本人在這裏,一定和大人你一般選擇。不過,若是叫李慎明和孫敬亭他們知道了,怕是要罵的我狗血淋頭。”

新平堡軍事上的最高指揮肯定就是王長富了,若是叫草原上的人知道居然不急調槍騎兵入衛,恐怕王長富真的要亂蜂蜇頭了。

“無妨的。”張瀚哈哈一笑,說道:“眼下這局面看似混亂,其實早就如一池清水,底下遊魚清楚可見,那麽幾只小魚還想吃人,罷了吧。”

王長富默然不語,張瀚可以無所謂,他還是要小心一些的,不管怎樣都要叫楊秋派出信使,急趨草原,令槍騎兵第二團戒備,一旦新平堡有變,數日之內幾千鐵騎沖過來,明軍就算有三五萬人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