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2章 強大(第2/2頁)

不管怎樣,張瀚在堡裏住著都是件大麻煩事,楊秋每天都只能睡兩個半時辰,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雞早,每天都要分析各種情報,哪怕是盧象升跑肚拉稀了,頭天的事,第二天早晨準定出現在楊秋的案前。

另外京城裏頭,從內閣諸閣老到中書舍人們,再到六部的尚書侍郎,郎中和員外郎們,再到各部的主事,從六部到都察院,東廠到錦衣衛,城西的勛貴聚集區,太監們的府邸,這些地方都是有人沒日沒夜的盯著。

京師只要稍有動靜,兩天之內新平堡一定能接著信,楊秋會在第一時間做出應有的反應……這才是張瀚能一定在新平堡安然呆著的最重要的原因。

不僅是京師,也包括宣府大同陽和等地,可以說盧象升一天在茅房蹲了多久都清清楚楚……別人可能還不知道,盧象升卻是早就有所感覺,知道自己身邊不知道有多少細作暗樁盯著,所以事事小心謹慎,不肯輕易叫人查覺出他的布置安排……其實也是沒甚用處,陽和大大小小的將領,從上到下那麽多人,盧象升要做什麽事又不能只靠自己,總得要交代下頭的人去做,這樣一來二去的,陽和也早就被滲透的如篩子一般了。

這樣行事,雖然效果極好,但主事者也是極為疲憊,楊秋可謂身心俱疲,哪怕是當著張瀚的面,他也不會說什麽忠心耿耿的話了,潛台詞卻是很直截了當:你老還是趕緊回草原去吧,再呆下去,咱們可都是受不了了。

張瀚哈哈一笑,對眼前部下的態度並不以為意,他也知道這一年多來是行險,在種種安排之下自己是穩如泰山,但這些部下們可都是捧著卵子過河,一個個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的度日如年。

別人不說,蔣義鬢角就多了不少白發,這可是張瀚自己看在眼裏的事實,想叫部下們多活幾年,還是早點回草原上為好啊。

“打開武庫,集中所有和記中人,授兵吧。”張瀚嘆口氣,接著道:“按預先擬好的計劃行事就好了。”

“是,大人。”

漢聲計劃是總體的大計劃,山字令則是漢聲計劃下的撤離計劃,現在也是終於走到了最後一步了。

楊秋離開之後立刻召集人手,在新平堡中集結所有的和記中人。

城中和記中人尚有一千余人,多半是管理商行和倉庫的掌櫃們,還有大小夥計們,另外就是少量的車馬行的腳夫和車夫。

按事前編定的計劃,這些人年十八以上,四十五以下,均是要接受授兵,臨危奉命,組建成臨時的軍隊,守備新平堡。

洪承疇還在路上,估計會比礦工組成的軍隊早到一到兩天時間,陽和那邊更是會來的很快,兩天之內陽和的軍隊就會趕到。

另外還有張家口和沿邊諸堡的駐軍,也會在兩三天內趕過來。

這個兵力,擋住幾萬人的北虜也是夠了,當然,打和記的商團軍或是和東虜交戰,這兵力還遠遠不夠。

而新平堡裏,張瀚明面上的力量只有隨行的幾十個侍衛,而明軍除了賴同心部千余人外,還有幾個守備率領的數百精銳馬步兵。

這也是盧象升下令賴同心關閉堡門,相機行事的那道軍令的原因所在。

雖然盧象升也不覺得新平堡裏的駐軍能成功把事情辦了,但最少從表面來看,力量對比相當懸殊,如果賴同心等人真的竭誠效力,真的把事情給辦成了呢?

豈料風雲倒轉,賴同心第一時間就反水了,然後就是新平堡乾坤顛倒,最少在這一段時間裏,大明已經失去了在新平堡的統治,轉為被和記所統治了。

到這時人們才明白過來,張瀚身邊遠不止那幾十人的力量。

軍情司就有三百多人,且全部是久歷廝殺的漢子,從他們集結之後的行止來看,這三百多人堪稱精銳中的精銳,比明軍內丁都要強出許多。

其實眾人倒並不是太清楚,軍情司的行動組員,不管是從明刺殺,還是暗殺,投毒,追蹤,盯梢,甚至翻墻進院,綁架人質,這些事都會做的很好,會做的相當出色。但戰場之上,布陣排列,長槍大戟硬橋硬馬的打仗,軍情司行動組的成員們未必會比明軍的內丁強出多少。說到底,他們沒有經歷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們是特殊人才,並不曾學習過戰陣搏殺之術,更沒有有經驗的軍官帶領他們進行大規模的戰鬥,在經驗上,他們也是相當欠缺。

但軍情司行動組的成員們卻早就是大名在外了。

對新平堡中的人們來說,和記軍情司的人就是重重迷霧中隱藏起來的最可怖的武器,他們知道可能是身邊熟悉的某個人,也可能是家族中的親朋好友,前腳還是一個普通人,後腳就成了一個殺人如麻的殺手。

軍情司的很多傳說都流傳一時,令人感覺可敬可怖,當幾百個行動組的人集結在一起時,那種凜然殺氣,更是令人感覺畏懼,連帶著,也感覺張瀚人在新平堡中,卻掌握著相當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