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 誅心(第2/2頁)

而九邊武力不備,遼西有一些振作,東江這裏卻一如既往,大家都有私心和小算盤,沒有哪個人真心替大明效力。

一個王朝到了末世就是如此,毛有俊想不明白,為什麽會如何。

他灰心絕望,才有兩次自殺之舉,現在自殺是不想了,但他只想冷眼看著,東江鎮是怎麽毀滅掉自己的。

毛文龍孤懸海外太久,對朝廷的實力和自己的實力都沒有明確的估算,也是在此之前他成功的扳倒了袁可立,使得毛文龍藐視文官的心態更加高漲,到崇禎年間袁崇煥重新上任,朝廷梳理遼鎮財賦,不僅關寧兵減員減餉,對東江更是苛刻,在迫不得已之下,毛文龍只能選擇低頭拜見袁崇煥,而他也根本沒有敢想象,袁崇煥居然就在島上用尚方劍將毛文龍給斬殺了。

斬殺過後,東江諸將根本不敢擅動,那麽多的幹兒子幹孫子,在大事臨頭的時候,居然無人替自己的幹爹幹爺爺振臂一呼,可見收這麽多義子義孫,全無用處。

一支軍隊要有靈魂,毛文龍很顯然沒有真正掌握東江,他的野心,異志,還有平素的作法,使東江鎮的整體作風偏軟。

這一點來說還不如遼西軍,最少袁崇煥被崇禎殺掉的時候,關寧兵二話不說就走人了,換了東江的將領就未必有這般膽略,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果然沒差。

過於膨脹的野心和不對稱的實力,這才是悲劇的根源。

毛有俊重新躺回稻草堆裏,最少眼下的事情和他無有關系了,就算見到禿頭,他也不怕。只是想到東江鎮這一次上下的表現,還有大帥的表現,這個鐵一般的漢子突然忍不住抽泣起來,淚水順著眼眶不停的流淌下來,很快溽、濕了他臉頰旁的稻草,這個七尺漢子,委屈的如同三歲小孩一般。

……

毛文龍聽了毛承祿的稟報,良久無語。

他敢帶二百人出發,主要還是為了博擊功名。

留在當時的廣寧,不是說毛文龍看的出來必敗無疑而出走,而是看的出來沒有太大的前途。

當時的廣寧匯集了大量的精兵強將,毛文龍剛位至都司,想加官遊擊都不知道是什麽時候的事了,不走的話就沒有機會上位。

事實證明毛文龍的判斷是對的,收復鎮江之後沒有多久,他就官加總兵,東江雖然未正式開鎮,但朝廷已經視東江為九邊之外最要緊的軍鎮,從內廷到登萊巡撫袁可立等人都是對東江鼎力支持。

東江的大發展也就是在那幾年,收容逃民敗將敗兵,在各島屯田練兵,收復寬甸等處,在鐵山義州一帶安置逃民。

一直到那時起,毛文龍都感覺自己順風順水,無往不利。

到收復旅順時,東江的事業達到了一個頂峰,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交口稱頌。

事情是從什麽時候起了變化的,為什麽東江的戰力不是越打越強,而是好象越打越弱了?

從好幾十萬的餉銀不翼而飛時起?

從毛文龍開始給皇太極寫密信時開始的?

從過於膨脹的野心無法遏制時開始的?

從殺陳良策時開始的?

從指使禦史拱走袁可立時開始的?

毛文龍微微搖頭,目光冰冷。

他是一個自覺能做大事,且意志十分堅定的人。年過半百才開始冒頭,在海外孤懸之地經營出這般基業出來,又豈能是意志軟弱的人?

不管怎樣,毛文龍決定要做的事就一定會做到底,並且不會為任何人改變,甚至連繞道都不可能!

“不去管毛有俊了。”毛文龍略顯疲憊的道:“按商量好的來辦,這件事,鬧不大。”

毛承祿點頭贊同,在這件事上他和毛文龍是一樣的看法和見解,朝廷不會怎樣,更跋扈囂張的軍鎮都能容忍,東江只是避戰,又不是投敵,最多吹幾句牛皮,不算什麽大事情。

“和記沒有什麽動向吧?”

“沒有,船只正常往來,帶人去台灣。十二團還是苦哈哈的練兵,但戒備等級提上來了。我覺得這也正常,他們也怕建虜突然進寬甸抄掠。”

“嗯。”毛文龍閉下眼臉,揮了揮手,從直覺上來說,毛文龍覺得眼下的情形不是很對頭,可是從設想的大略方向來看,也並無不妥,既是如此,就不管直覺如何,先按大計方針繼續走下去了。

不管何時何地,保留實力,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天子?”毛文龍突然站了起來,兩眼圓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