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章 告別(第2/3頁)

至於和記,現在雖然冒起並掌握草原,但漢軍家族怕再是一個女真,暴起之後,對大明形不成致命的威脅,所以還沒有人敢投資在和記身上。

曹振彥是以世交情誼來請托,並且石廷柱也知道李明禮是曹振彥的拜把子兄弟,後金規矩嚴厲,李明禮是正藍旗下牛錄裏的擡旗旗丁,石廷柱也無能為力,不能把他和他的家人調在自己麾下,暗中送人過防線,且都是婦孺,這倒是件小事,就算事發了也是曹振彥自己扛,這事也是說妥了的。

“我幫不了太多。”曹振彥嘆息道:“不得不說,兩位嫂子和侄兒侄女們還是有危險的。”

“就算出意外,這筆賬還是算在該算的人頭上。”李明禮回過頭來,兩眼中似有熊熊烈火。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憤怒和悲傷,這種情緒哪怕是在薩爾滸時,看著自己的兄弟袍澤被屠殺幹凈也是沒有過。

李明禮壓著嗓門,小聲而聲音顫抖的道:“從古至今,聽說過這樣事嗎?有這樣的國家嗎?這些人還建了國,還想著混元一宇,他們要是真得了天下……”

李明禮搖了搖頭,已經說不下去話了。

趙貴冷笑道:“他們若是能得天下,我都能坐龍廷!”

曹振彥微笑著搖了搖頭,心裏倒是隱約記得在十三山時培訓過這個課程,推演建虜得了天下之後會如何。

記得當時教官說過,金國,也就是完顏部建立的國家是如何的,就是一群群的強盜,立了國還在全國各地搶掠民間財富,並且強迫漢人剃發易服。

後來金國未能一統,北方義軍抵抗的厲害,又有南宋在,所以強迫剃發令未能完全推行下去,就算如此,北方相當多的漢人也被剃了發易了服,從蒙元時北方漢人的表現來看,已經沒有華夷之分,一心替北方的強權效力了。

在重壓之下,人如果不是反抗到死,就只能屈從,屈從的時間久了就會敬畏強權,轉而拼命替強權效力。

這是一種思維和習慣的改變,可想而知,如果金國能一統天下,華夏傳承兩千年的文明還能剩下多少?

蒙元雖然統治不足百年,大明就取而代之,朱元璋重訂禮制衣冠,復漢官威儀,但從百姓生活習慣到官場和朝廷的習慣,包括衣冠甲胄,受蒙元的影響可不謂不深重。

宋人已經沒有殉葬習慣,大明到英宗之前,帝王崩而必用侍奉過皇帝的後妃和宮人陪葬,幾十個後妃被關在小屋子裏,強迫用白綾縊死,那種淒慘就不必多提了。英宗皇帝雖然信重王振,葬送了幾十萬京營大兵,但晚年廢除殉葬制度,還得值得大書一筆的善政。

其余如綿甲制式,曳撒這種蒙元制的服飾,還有當廷打官員的屁股,打完了繼續叫去辦事,完全都是蒙元的殘余,華夏是要作養人的自尊心,對士大夫先秦兩漢時是切責令其自殺,哪有如蒙元這樣,當廷剝了衣冠打屁股,打完了還繼續當官的,這樣的官還有自尊心,還能為天子治理一方?

至於後金,從表現來看比當年的金國都不如,對治下的漢民連豬羊也不如,金和蒙元好歹知道治漢民如牧羊,而努爾哈赤卻視百姓為負擔。

在這樣的思想境界之下,遼東漢民面對的殘暴統治和淒慘遭遇可想而知。

這樣的政權如果奪取了天下,對天下又如何,又何須多問?

“其必不能得天下。”曹振彥斬釘截鐵地說道:“有和記,有張大人在。”

“我也知道。”李明禮語氣蕭索的道:“就是不知道和記的精兵強將,何時能克復遼東,替百萬漢人復仇。”

“這是張大人自有安排的事情,我們不必著急。”曹振彥道:“我們只管替和記效力,將有用的情報收集起來,匯總報上去。”

曹振彥看看兩人,小聲道:“軍司高層也問過我的意見,現在有好幾個暗線都被帶到朝鮮這邊,相當困苦和危險,如果你們想逃出去到寬甸那邊,我們也可以安排。”

“這不必了。”李明禮一口回絕,說道:“建虜被滅之前,我絕不會走。”

趙貴也道:“願和兩位同生共死。”

“那就依你們。”曹振彥不再勸說,他當然知道這兩個夥伴的心思,事實上,建虜越殘暴,眾人心裏的恨意就越深,根本不會把自己的性命看的太重。

不僅是和記有細作,東江鎮也派了大量細作在建虜地界,他們不夠專業,但一顆報國不惜死的心是一樣的。

上個月才查出三個東江細作,一律斬首,三人並肩而行,談笑風生,根本將生死置之度外。東江選細作都是挑和建虜有血海深仇的人,他們恨不得生啖建虜之肉,只要能做危害到建虜的事情,東江細作都是無所不可為。

刺殺,投毒,造謠,這些事多半是東江細作在做,最少也能弄的建虜這邊人心惶惶,努爾哈赤曾經多次發布關於東江細作的口諭,在飲水和防範等很多事的細節上做詳細的規定,能在老奴這個層面都要親自過問這事,東江細作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