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5章 聖心(第2/2頁)

“百姓皆無事。”魏忠賢正色道:“事前就有端倪,況且大小淩河,前屯等諸城,守兵不過百人,百姓早就撤入錦州和寧遠等處,虜騎來回倉促,怕是連房舍農田也沒有破壞多少。”

天啟臉上這才露出高興的神色,他輕輕點了點頭,不再說話,而是專心看袁崇煥的奏疏。

一個司禮太監悄悄站在皇帝身後,以備顧問。

天啟皇帝手中是袁崇煥的《錦州報捷疏》:“仰仗天威,退敵解圍,恭紓聖慮事:準總兵官趙率教飛報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錦州四面被圍,大戰三次三捷;小戰二十五日,無日不戰,且克。初四日,敵復益兵攻城,內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彈與矢石,損傷城外士卒無算。隨至是夜五鼓,撤兵東行。尚在小淩河紮營,留精兵收後。太府紀與職等,發精兵防哨外。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禮監廟謨,令內鎮紀與職,率同前鋒總兵左輔、副總兵金國奇等,扼守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勝!今果解圍挫鋒,實內鎮紀苦心鏖戰,閣部秘籌,督、撫、部、道數年鼓舞將士,安能保守六年棄遺之瑕城,一月烏合之兵眾,獲此奇捷也。為此理合飛報等因到臣。臣看得敵來此一番,乘東江方勝之威,已機上視我寧與錦。孰知皇上中興之偉烈,師出以律,廠臣帷幄嘉謨,諸臣人人敢死。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看完之後,天啟心時大致有了數,底下還附有具體的斬首數,由於這是一次相當紮實的勝利,所以袁崇煥這一次沒有故弄玄虛,什麽一炮糜爛十裏,傷敵無數,眾奴在大黃帳之下哭嚎而去……這一次是不必要了。

除了大小淩堡和前屯等原本就打算放棄的城堡再次被攻克外,明軍沒有任何可值得一提的損失。

沒有損失大量人員和器械,當然也沒有損失大量的糧食,堅壁清野加上寧遠和錦州無失,並且明軍敢於出城野戰,連續經過幾十場小規模的前哨戰和較大規模的戰事,後金兵沒有占著便宜也是事實,這樣的話,女真人就沒有辦法四散搶掠,就算是沒有及時逃走的百姓,在這一次的戰事裏也不會遭遇太多不幸。

至於斬首近三百級,也令天啟皇帝相當的振奮!

“確乎是前所未有的大勝。”殿閣中內外站著幾十人,有司禮監的人,也有乾清宮伺候的人,也有禦馬監和都知監的人,皇帝身邊隨時都有過百人伺候,所有人都在窺探著皇帝的表情,聽著皇帝的一言一行,從中判斷出有什麽變化端倪,稍有一丁點的異樣,這些宮廷裏的人精也會把每一句話每個字都掰開了揉碎了去分析,聖心難測,這話是沒錯,但對天啟皇帝來說,人們已經摸準了他的脈門。

既憂心國事,也不是太過勤勞。比如前一陣皇帝有點宵衣旰食的感覺,不停的在調兵遣將,充實宣大一帶,後來人調的差不多了,皇帝只管督促魏忠賢負責把錢糧備好,有閑沒閑的問過幾回,接著也就撂開手了。

再比如重開經筳的事,有給事上上奏過,皇帝也同意了,但這事皇帝再也沒提起來,又是沒了下文,閹黨把持之下的朝堂也沒有人敢出聲,更沒有人敢勸諫皇帝,這事就又這麽算了。

還有朝會,皇帝和他的祖父一樣不喜歡見大臣,更不會召開朝會,正常來說,流程都是各地方將奏疏送上來,然後由內閣和司禮過一遍,魏忠賢親自當面稟報一回。

如果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皇帝一般都是叫魏忠賢自己去處理,他不會多加過問。

皇帝有長處和優點,但不能把心思用在國事上,這是最大的缺陷。

就拿前一陣的王二起義來說,初起時皇帝萬分警惕和戒備,因為農民起義不是件小事情,而在連番督促三邊總督盡快進剿之後,皇帝又是把這事給拋在腦後了。

天啟皇帝每天最大的本份就是看一看奏疏,多半也是看了之後委托給魏忠賢去辦理。

“廠臣當為第一大功。”天啟笑著放下奏疏,說道:“遼東巡撫也說廠臣運籌帷幄,乃是致勝關鍵。”

袁崇煥的奏疏中原話是“廠臣帷幄嘉謨,諸臣人人敢死。”也是明擺著把魏忠賢放在大功第一人的位置上,天啟感覺滿意:魏忠賢是他選用的人,而今封疆大吏們都認可魏忠賢的才幹,也是間接在誇贊皇帝選用得人。

“奴婢不敢居功。”魏忠賢垂首道:“一切均是聖心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