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奏捷(第2/3頁)

只要遼西在,兵馬在,朝廷還得靠他來治理薊遼,防禦和記與東虜,他的位子就是相當穩固的,在去年八月,老奴死時,袁崇煥就敢派人去吊喪,那就是明顯的試探。後來天啟七年閹黨為了搶功,一群大人物指使禦史接二連三的彈劾袁崇煥,袁崇煥見事不妙,也就斷然辭職,回鄉去觀察時事變化。

到崇禎即位,閹黨完蛋,袁崇煥立刻知道機會來了!

崇禎召見袁時才十七歲,出於對閹黨的厭惡和仇視,皇帝很喜歡被閹黨趕走的官員,更喜歡袁這樣立下大功又受了委屈的功臣。

當然,袁本人也立過生祠,給魏閹送過禮,這一條被皇帝自動忽略了……當時的天下大勢就是如此,有幾人能夠免俗呢!

如果光是這樣,袁還不能算是膽大包天,最大膽的就是他在平台提出了五年平遼的策略,後來出來之後人家問他是否真有把握,他又說“稍慰帝心”,這是一條很嚴重的罪名,哪能在皇帝面前胡亂打包票,怎麽慰?

後來五年平遼把皇太極平到了京城腳下,不管別的罪狀,崇禎就用這一條來要袁崇煥的命,就算是袁自己也沒話可說,從這一點來看,袁崇煥不愧他的“蠻子”稱號,有時候是膽大有擔當,有的時候就是蠻幹胡來!

“眼下這事就是這樣了。”這時有校尉在門前請見,袁崇煥吩咐人進來,說道:“煙客兄去遼東,程老夫子去和科爾沁人打交道,但暫且都不要急,眼下還只是我們推測,要等正式的奏報過去再候朝命,所以不要急,不要亂了陣腳……”

“標下見過軍門大人。”進來的校尉是祖大壽的部下,也姓祖,不過是家丁改姓之後當的軍官,儀表堂堂能說會道,所以和袁崇煥這邊打交道的事祖大壽都派這人過來。見了禮之後,這校尉就神彩飛揚的道:“祖帥和尤帥已經點檢完畢,算上前幾天錦州那邊核算過的真夷首級,這一次大戰,斬首共二百六十九級!”

“好,甚好。”饒是袁崇煥向來深沉內斂,此時臉上也是情不自禁的顯露出笑容。

近三百顆真夷首級,這是相當出色的戰績。這並不是東江那樣成年累月偷襲弄到的首級,這是在沙場上堂堂正正之陣廝殺之後斬下來的首級!

大明王師和東虜交戰,要麽慘敗,要麽就是打贏了也沒機會割首級。一次大規模的會戰有近三百顆首級,說明了什麽?這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勝利,是完全沒有爭議之處的勝仗!

自天啟二年孫承宗到遼西任職,一直是忙著修城和屯田,當時的遼兵九成以上都是新兵,叠次慘敗之後,不僅遼鎮的高層幾乎都換了血,中層的將校和底層的士兵也是基本上都死的差不多了。

這並不是誇張,從薩爾滸之前的清河一役,遼鎮兩萬兵在野戰被全殲,一萬多在清河堡被全殲,薩爾滸遼鎮也損失很慘,沈陽和遼陽之役遼鎮兵一死又是幾萬人,加上廣寧之役的損失,好幾個總兵都戰死沙場,普通的士兵一戰就死了大半,屍骨在百年之後還暴屍荒野,鬼火遍地,不類人間。

到老孫頭主持遼西時,關門只有幾萬殘兵敗將,驚魂未定,祖家這樣的世鎮寧遠的老軍頭都情願放棄關外的土地和地盤,只守山海關就滿足。孫承宗趕走王在晉,開始在山海關外屯田練兵,先復寧遠,再復錦州,再修前屯右屯大小淩河,原本還想加修一條幾百裏長的邊墻,後來實在是錢糧不湊手,只能放棄。

在孫承宗的努力下,遼鎮才有了起色,但兵馬軍容雖壯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考驗……與此相同的時間,毛文龍在廣寧慘敗前就離開遼鎮往皮島等處去收復遼南失地,收復鎮江是一個漂亮的先手,然後東江雖未開鎮,毛文龍卻收復幾十個海島,在鐵山和義州安置了大量遼東難民,同時用偷襲等間諜戰手段不停的割取真夷首級,這一點來說,在天啟七年之前的毛文龍確實對的起朝廷給他的名爵賞賜,東江也確實有相當紮實的硬功勞。

毛文龍短處在不能會戰,但遼西也強不到哪去,柳河之役,好幾個營的官兵,李承先魯之甲都是遼西推崇的大將,結果渡河之後遇著一個牛錄的女真人結果就是慘敗,大將在淤泥中被人割了首級,損失幾百披甲將士,因為這樣的慘敗,孫承宗也無顏留任,再下來才是寧遠之戰的慘勝。

到寧錦大戰的勝利,遼西兵馬才算真正立了起來,重新恢復了實力,這一次的斬首大功,代表意義十分深刻,公平的說,比起東江的零星偷襲獲得的斬首,其意義要更加重要許多。

“諸公,”袁崇煥站起身來,神色嚴肅的道:“鄧兄幾位幫我擬稿向朝廷奏捷,寧遠和錦州要繼續戒備,多派哨騎確定虜騎已經退兵,不可麻痹大意。其余諸位,可以先行準備,待朝廷的旨意下達之後,我們再商量著下一步的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