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2章 運道(第3/3頁)

這個強敵,現在還和袁崇煥無關,很快就可能與他有關了!

這時李煙客說道:“王之臣已經放棄了,和很多閹黨的人打招呼,他願到南京任職,或是留京降一等任侍郎,甚至回家閑住。遼東經略或薊遼督師,總督,他都不願意幹了。閹黨的人也是心裏有數,遼東和薊鎮的這差事不是好來的,很多人都根本不打這心思了。”

薊遼是戰區,也是機遇。

袁崇煥幹的不錯,從七品到三品才用了幾年?

很多人會敬佩袁的能耐和羨慕他的機遇,但也有相當多的妄人只是眼紅。他們既不了解遼西將門的瓜葛和鎮壓這些軍頭的難處,也不知道什麽是鎮邊的威望和德行,更不知道具體的行伍之事,也沒有在遼西一呆幾年的耐性,他們只是眼紅遼西可以撈取的大功,對袁崇煥從七品到三品重臣榮任封疆的羨慕壓倒了一切顧忌和疑慮,很多閹黨成員,不是替自己謀遼東巡撫,就是受人請托替某個有機會的人來謀奪這個位子。

甚至遼西的戰功,也是有相當多的人在其中撈好處,最大頭的肯定是魏忠賢和他的心腹們要拿走,那些攀附在閹黨四周,留在京城撈好處的人也能撈著肉吃,而在遼西辛苦搏殺的人,要得什麽功勞,獲什麽賞賜,還得看京師裏的大人物們搏殺之後的結果……辛苦賣命打仗,人家得最大頭的戰功,別人吃肉你喝湯,拿賞賜得看大人物們的心情,相當的荒唐,卻又是無比的真實。

這樣的環境下,軍頭們怎麽可能不撈?不能封爵,賞賜不公,地位不顯,名聲不佳,再不撈實際的好處,是不是傻?

歷史上也確實是如此,寧錦戰後朝廷很多大員感覺對東虜又獲得了優勢,有了大炮之後就不懼東虜來攻,最壞的局面也能守住錦州寧遠到山海關一線,不會再出現如天啟六年元月時那樣的慘敗局面,這一下真是王八翻潭,什麽樣的貨色都沖了上來。

袁崇煥這一次的勝利還是相當出色的,比之死守寧遠放棄大量輜重城堡的所謂寧遠大捷要紮實的多。

天啟六年元月的勝利只是一系列慘敗中的唯一亮點,後金兵既沒有損兵折將,也沒有什麽汗王被大炮轟傷的事,只是一時受挫。

而寧錦大捷確實是相當值得稱道的勝利,明軍分守兩城,兩座城池無失,比起當年後金兵連克沈陽和遼陽的過往,再比起廣寧一役,不管怎樣的袁黑也不要忘了這一點:大規模的會戰中,明軍對後金的勝利,哪怕是守城的勝利,都是在袁崇煥一個人手裏獲得的。

別人的失敗有原因,袁崇煥的勝利是假勝利,這種完全為黑而黑的觀點其實站不住腳,寧遠之戰的勝利確實有可挑剔的地方,寧錦大捷的意義是完全抹殺不掉的。

明軍從薩爾滸之戰時起,一路慘敗,多少文官和將領死在對東虜的沙場之上。多少堅固的城池被一鼓而下,一直到了寧遠才有變數,而到了寧錦大捷時,才又出現了一支敢在城外與八旗軍野戰的明軍。

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只能說袁崇煥確實有過人之處,雖然寧錦之後滿桂和袁翻了臉,離開了遼西到了宣大,但趙率教和左輔朱梅金國奇何國綱還有祖大壽之輩都在遼西,可謂兵強馬壯,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道遼西赴薊鎮,首先就說明一點,在當時來說,女真人並不願去碰遼西,也不敢去碰遼西了。

到袁被殺,遼鎮和東江一團混亂時,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役,徹底又打斷了剛復起的遼西軍鎮,從此明軍一方沒有進取心,只能枯守錦州和寧遠到山海關的這一小片地盤,而八旗也知道遼西打不下來,雙方一直到十四年圍錦州時才又爆發大戰,結果還是慘敗告終。

袁的成功,有偶然的地方,肯定也有必然的地方。一味的說袁好運道,說別的因素,這也是不怎麽講理的行為,為什麽好運道都落在袁的身上,不曾落在別的經略督師或巡撫們的頭上呢?

聽到李煙客的話,在座的人都知道事態相當嚴重了。

退則是被王之臣之流搶走功勞,巡撫一職不保。

進則任薊遼總督,把一頂天底下最大的黑鍋背到自己的頭上來,一旦朝廷與和記真的翻臉,爆發大戰,薊鎮現在的這鳥德性怎麽可能守的住?薊鎮也鑄炮了,三屯營薊州還有幾個重要的邊口都會陸續安上大炮,可是光有炮沒有人有什麽用?不要說和記也有炮,沒有強兵守著,光有炮就無敵了?寧遠當初有近三萬人,加上十一門重炮,差點兒還是叫八旗兵把城墻給撞裂了,和記要是打薊鎮,只要是一年之內,準保能破城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