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9章 心氣(第2/3頁)

最少要爭取好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靜待時局變化了!

“老八,底下怎辦?”莽古爾泰把嘴裏的草根吐出來,瞪大眼看著沉思中的皇太極,等著對方說話。

“退兵吧。”皇太極道:“寧遠,錦州俱有大炮,這仗打不下去了。”

“那以後咱們拿遼西就沒有辦法了?”

“其實有辦法。”皇太極不動聲色的道:“但要大金有充足的國力才談的上用上這辦法,笨,但有用。”

莽古爾泰秉性殘暴粗豪,但他是在軍旅中長大的,從會走路就學騎馬射箭,十來歲時就開始在軍中歷練,就明軍那些將領來說,年紀一大把的軍旅經驗也未必有這個看起來相當粗豪的莽壯女真漢子。

一聽皇太極這麽一說,莽古爾泰眼一眯,說道:“老八你的意思是用長圍?”

“是的。”皇太極很肯定的道:“這兩回受挫,我已經看明白了,硬打是無論如何也打不下來。明軍餉械充足,不缺糧草,還有火器,有精兵,這樣的城防硬打肯定打不下來。越打明軍越得意,我軍的損失就越大。只能用長圍,明軍大規模野戰仍然不是我諸申的對手,用長圍圍一城,逼迫他們過來和我們決戰,這才是唯一的辦法。”

其實這一次打寧錦,皇太極也是想圍點打援。後世以為圍點打援是相當高深的戰術手法,其實只要有野戰必勝信念的一方都多半會用這種辦法。

蒙古人早就玩的相當的溜,當年蒙古西征的戰術就相當的純熟老練。面對堅城,蒙古人勸降威逼不成也並不急著強攻,而是用長期圍困,消滅來援助的敵人,清剿反抗勢力,同時自己的兵馬可以在四處遊牧休整。

一時打不下就等半年,半年不行就一年,時間久了,守城的兵糧草不足,士氣跌落,到時候可以一鼓而下。

蒙古西征,那是真正的滅國無數,打下來的城池不知道有多少,多半都是用這種消耗加圍困和圍點打援的辦法打下來。

面對真正的堅城,蒙古人的辦法也不多,比如在四川面對漢人修築的城寨,蒙古兵也毫無辦法,一個釣魚城守了好幾十年,硬是攻不下來。

襄陽也是,在其西征返回帶回了回回炮之前,宋軍固守襄陽多年,蒙古人一點辦法也沒有。後來還是西征得到了大量的先進的軍事器械,回回炮只是其中一種,打怪升級之後的蒙古人還不僅是用暴力,攻克襄陽並不是靠的武力,而是決心……蒙古人在襄陽四周開挖長圍,把襄陽城死死的困在長圍之中,這一下守軍將領徹底絕望,雖然內有糧草和守兵,但在野戰不敵的前提條件下,哪有兵馬能破開長圍,援助襄陽?

襄陽就此投降,蒙古人得了長江上遊地利,開始往下遊進兵,範文虎野戰失利之後,南宋就沒有什麽指望了。

現在皇太極的打算也是一樣,既然強攻不行,明軍還依托堅城打小規模的反擊和突襲,這塊骨頭越來越硬,越來越難啃,那就不妨開挖長圍,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兩年,哪怕用這種笨辦法,錦州一定能啃下來,就是寧遠困難些,寧遠距山海關太近,救援太方便,而距離後金的遼東國土又太遠了……

不過暫時也不必考慮這麽多,因為現在的後金國力肯定辦不到這樣的事。

崇禎十四年的錦州之役,明軍徹底歇菜,十四萬援兵加上祖大壽所部的精銳遼西軍全軍覆沒,在此之前,就是皇太極派出豪格和多爾袞,在錦州四周挖長圍壕溝,將錦州和松山杏山塔山的聯絡徹底斷絕,時間太久,崇禎擔憂錦州有失,而逼迫洪承疇出戰,最終一敗塗地,十四年後,明朝其實已經算亡國了。

莽古爾泰咧嘴一笑,不乏譏嘲,不過沒有太多的惡意。

他道:“老八你又要說對漢人好一些了!”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豈喜漢人麽?”皇太極耐心解釋道:“我八旗諸申成丁六萬,連外藩蒙古和蒙古左右翼不到七萬丁,明國有億萬人口,死幾十萬人就補幾十萬人,我們的人卻經不住這般損耗……”

皇太極說到這裏面露憂色,事實上這些年來女真人一直在掠奪林中各部的丁口來補充自己的損失,漢人,蒙古人也在給八旗補丁,但蒙古人和漢人一樣靠不住,真正能當大用的還是那些林中百姓。悍勇,一樣的通古斯習俗和語言,都算是女真一脈。他們補充到各旗,很快能形成相當不錯的戰鬥力,他們的射術和蒙古人一樣好,而質樸彪悍,未開化也有未開化的好處,就是在調教之後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但現在和記已經派大隊兵馬進入北方的密林,根據皇太極收到的情報,和記兵馬是從巴爾虎蒙古和科沁爾牧場的北端,通過幾條重要的水道一路深入,現在已經出現在長白山山脈的北端,也就是海西女真和當年朵顏三衛福余衛的地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