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0章 棋子(第2/3頁)

王二一念及此,醒悟道:“小人真的明白了,自此之後,一定聽從和記的命令,叫如何,便如何!”

屋中原本多道陰冷的目光看著王二,猶如看著一個手無寸鐵的小童,聽到王二這樣的回答,趙立德微微一笑,眾人也都是收回了目光。

這時種光道已經被勒死,眾人聞到一股惡臭,卻是種光道臨死前大小便一起失禁,屋中臭不可聞。

趙立德站起身來,淡淡的道:“這裏呆不得了,王二,你們幾個出去,帶部曲繼續潛藏,時間一到,我們會運兵器過來給你們,由你們拿去起義攻城!”

王二渾身還在顫抖,地上汗水淋漓,其余二人也好不到哪去,三人一起跪下,應聲而答,此前的戒備警惕已經蕩然無存,這時眾人才隱隱明白,當家主事的人究竟是誰,自己等人,不過就是棋子罷了。

……

其後趙立德一直在路途中奔波,見王嘉胤,高迎祥,王左掛,王虎,王和尚,王大梁,韓朝宰……這些人都是各處有名的刺頭,所謂的豪傑之士,在鄉裏原本就相當有名。趙立德一見就知道軍情司在此前的功夫沒有白下,這些人都是一時豪傑之士,象高迎祥,在年輕時曾以販馬為業,這是和蒙古人打交道,並且要經常出塞的營生。膽氣,能力,情商,缺一不可。不僅要到北地販馬,還要和官府打交道,其騎射俱佳,擅長在馬上馳射,並且能用強弓勁箭,是安塞男兒中的佼佼者……這樣的人,雖然困頓於草野山澤,一旦有機會就會化蛟而起。其不僅有勇力,也有膽魄,更有人脈。

要知道販馬者都是成群結隊,經常與各種豪傑好漢合作,長久下來,建立的交誼可托付生死。一旦高迎祥起兵而反,必定會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擅長騎射的勇士,又因為靠近邊塞,不僅有百姓加入其中,更會有不得志的邊軍入其營伍,短時間內,就會形成相當的戰鬥力。

事實也正是如此,高迎祥造反之後很快形成較高的戰鬥力,其部下以豪傑志士和邊軍為主,號為老營兵,裹挾大量的農民入其中,部隊很快形成戰鬥力,攻陜北諸城,流竄至山西,攻克大量州縣,後來明廷調集邊軍主力,高迎祥部在當時野戰尚不是明軍對手,但老營兵始終完好,因為戰則以農軍迎前,戰局有力則老營騎兵出動,擴大戰果,不利則老營兵走,只要老營兵在,則其實他的實力不失,轉戰之時就又能嘯聚出幾萬人來。

以遼西鐵騎為主的曹文詔就是高部為主,各家義軍出主力圍住,數千遼西兵被農民軍圍殺,也是充份說明了農民軍的老營兵的戰鬥力……原本就是宣大榆林各鎮的邊軍出身,戰鬥力不強才怪了。

只是這一類老營兵的人數較少,比如李自成接高迎祥位置之後,被明軍屢次擊敗,最慘一次數萬大軍落入洪承疇和孫傳庭的包圍之中,潼關一戰,大軍損失幹凈,明廷以為李自成會一蹶不振,從此不可復起。

豈不知李自成逃走的一兩千人皆是老營兵,其實也就是他數萬大軍的基礎,在潛藏大別山脈,在革左五營的接濟下,李自成元氣未傷,後來抓住明軍布防的空档,躍馬河南,當時的河南災情比當初的陜西還重,數月間就又重新嘯聚五十萬人,一年之後就到了百萬之眾。而這百萬人只有幾千人堪稱精銳,後來打下洛陽,獲得大量財富,軍力上了一個档次,然而其後三次圍攻開封不能克,說明這幾十萬人的戰鬥力委實堪憂。在與羅汝才合作之後,加上不停練兵,才有了在第四次圍開封擊敗李啟睿傅宗龍和左良玉的實力,此戰過後,明軍十幾萬主力被正面擊敗,農民軍才一躍而起,收容敗兵,充實軍伍,李自成自此才有了真正安身立命,並且窺視天下的本錢。

其後又與孫傳庭再戰,正面擊敗,李部百萬之眾,始有真正的成建制的精兵。

不過入北京太過倉促急切,京師只有六萬左右的精銳,還有一部份被劉芳亮帶在河南,一部份被白旺帶在襄陽一帶。

若三部集中在京師,二十萬能戰之兵,就算不能正面對抗十余萬人舉族而出的滿清八旗,也不會弄到節節敗退,始終沒有還手之力。

後人見李自成敗於一片石,然後倉惶退出北京,一路慘敗,幾無立足之地,都以為是將驕兵墮之故,其實李部入京不足一個月,能墮落成什麽樣?主要原因就是農民軍根底太薄,精兵太少,地盤不足,沒有充足的兵源補充,地方政治不行,沒有充裕的財力補充,所以一戰之後,精兵盡失,再想振作就相當困難。後來潼關一戰,精兵數量不足,連續敗逃士氣跌落谷底,因此還是守不住,再一路敗退到襄陽。

其實若李自成不死九宮山,憑他的堅韌事情仍有可為之處,後來大西軍在張獻忠死後,由於孫可旺的政治能力高超,李定國的帶兵能力強悍,大西軍反而成為抗清的主力,屢次在正面戰場擊敗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