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奔走(第2/2頁)

馮嘉會則凡事不管,特別是對王汝槐這樣與京中交接溝連,負責兩邊溝通的人,平時能不見就不見,這一次王汝槐突然上門,風色不對,當然是斷然拒絕……

王汝槐又好笑又好氣,出得門來,見總督大門口站班的兵丁斜摟長槍,站的歪歪斜斜不成體統,守門的兵都這麽散漫,督標營兵是什麽德性可想而知。馮嘉許不理軍政事務,凡事幾乎都交給傅宗龍和洪承疇和盧象升等人去打理——

“這悖時的老東西……”王汝槐內心熱切,不料先吃了一顆軟釘子,當下有些恨恨然,在側門口拜辭幕僚之後,也是忍不住有失風度的往身後啐了一口。

不過轉念一想,也不覺冷笑。

馮嘉會擔心的無非就是背黑鍋,但如果真的打起來,馮嘉會守土有責,真的出了大事,他這個總督也跑不掉……

“走,去陽和道衙門。”在總督衙門這裏碰壁也是王汝槐預料之中的事,但此行是非來不可,馮嘉會可以躲,他王汝槐是怎麽也要來的。

兩個衙門相隔不遠,不過盧象升並不在衙門,他就在剛剛經過的大校場裏,王汝槐又只得繼續往那邊趕。

到了大校場,守門兵知道是巡按來了,跪下行禮,同時有人飛奔報信。

過一會兒,一個坐營官按著腰刀跑過來,躬身請王汝槐下了轎,將他往校場的官廳去引。

這時正好訓練的馬步軍都在休養,一些馬軍在給戰馬喂豆料,所有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休息,天氣很冷,背陰處還有很多積雪,不過所有的軍士都是汗流浹背的樣子,看樣子確實操練較為辛苦。

王汝槐知道這樣的大操練是三天一次,而每日還有小型的操練,比這個輕松。

按太祖成法是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現在盧象升的操練比太祖成法還要更嚴格的多。這也是與和記商團軍學習之後,加上正視現實之後的結果,按商團軍的練法,每天都是超出這種程度的操練,按大明邊軍的待遇和夥食標準,就算軍伍不逃亡,恐怕幾個月練下來,將士們也疲憊不堪,連刀槍也要拿不住了。

遠方的夥房方向傳來飯菜香氣,王汝槐知道盧象升從不克扣飯食銀子,對部下官吏管束也很嚴格,將士們每天都有足夠的雜糧窩頭,還有鹹菜,隔十天能吃一次肉,這樣的待遇已經相當不錯,能叫不少農家子弟出身的將士滿意了。

多半的人穿著紅色鴛鴦戰襖,少數的將士穿著青色襖服,頭上戴折上巾,這是薊鎮那邊將士的打扮,也是逐漸傳到宣大這邊來了。

大半的將士手握鐵槍,這是最為常見和低價的武器,少數將士則手持刀牌,長刀銳利耀眼,看起來鋒銳異常,不過王汝槐知道這是和記的出品,現在和記鐵器已經搶占了整個北方市場,小規模的高爐和鐵器作坊由於不賺錢紛紛倒閉和轉做別的買賣,和記掌握的靈丘礦和遵化礦出產的鐵材占了九成以上的市場,和記的鐵器也差不多是這個市場份額。不管是兵器還是家常用的鐵器,或是農田裏用的農具,多半都是和記出產,想買別的也無處去買。若是自己鑄造鍛打,鐵材也一樣是和記的,除非再自己去開礦。

而大明礦場允許私人開礦已經超過百年,官府也不能言而無信,除非是爆發戰事,朝廷強征兩地鐵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北方鐵礦出產早就完蛋,在和記崛起之前是朝廷是多用閩鐵,還是嘉靖年間北方的鐵礦出產和鐵器就完全不夠使用,只能依賴南鐵北上,現在和記把市場占下來,哪怕是盧象升練兵,也只能從和記手裏購買生鐵精鐵和兵器……

王汝槐卻覺得有些好笑,不禁在想:如果張文瀾知道是自己賣出去的兵器被人拿著來抓捕自己,甚至一刀臨頭,到時候不知道是何想法?

帶著這種愉快的想法,王汝槐步履輕快而從容,很快抵達官廳門外。

盧象升已經在門外等著,其穿著四品文官的補服,大紅官袍在北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著,顯得有些過於寬大……而盧象升本人也是過於黑瘦,整個人套在官袍裏已經有撐不住的感覺。

數月之前,盧象升還是風神俊郎面容白皙,身量適中氣質儒雅的南人士大夫的形象,才在陽和幾個月已經宛若北地農人,變化之大,令人心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