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2章 觀察(第2/3頁)

特別是現在,京師戒嚴,薊鎮處於戰爭威脅之下,這些大人物還是忙著操持祭祀的事,可見他們對軍國大事有多麽不放在心上,多麽的散漫自如。

這也是晚明官場特有的一種狀態,文官們想追求和值得追求的東西很多,開海之後,民間日益富裕,外來的很多好東西和財富一起湧入,各種享樂的東西都相當發達,戲曲詩文古董字畫收藏進入了一個高峰期,而這些官員獨獨對國事沒有太多興趣,也不願承擔責任。

他們上心的除了享樂和財富外就是黨爭,因為黨爭才能保住這些喜歡的東西。

至於軍國大政,能推則推,絕不會輕易攬在自己頭上。

除了少數負責任的大臣外,官場已經爛到不能再爛,從李自成入京師的官場的表現可知,除了少數南逃者外,九成以上的大臣都選擇了在城門叩迎大順軍入城。

如果李自成的政治能力稍強那麽一丁點,統一大明全境都不是困難的事,因為除了親藩之外,恐怕沒有人還願意為大明效力,更不要說去流血了。

“這些事明早一定要送出城。”王發祥對徐小七道:“能不能辦到?”

“小事情。”徐小七道:“就算半夜出去也不是辦不到,我有關系可以直抵城上,用吊藍把人放下去就行。”

“用不著,”王發祥道:“動靜別太大,現在還是有不少人盯著咱們。”

“那明早派人出城就是。”

王發祥點點頭,知道這並非是難事。

軍情分司在京師紮根多年,經營很久,送情報出城只是一件小事,都不需要他費心費力去安排就能辦好。

這時長街上傳來狗的吠叫聲,王發祥走到窗邊觀察,見大街東西兩側的暗處都有人影晃動,他微微一笑,知道是錦衣衛的人或是東廠的打事番子。

朝廷對和記的防範越來越明顯了,這導致很多商人不敢直接過來,要買什麽貨都是寫條子來,反正人不來貨一樣會按時送到地點,品質和數量都不會差。

也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在朝廷的打壓之下,和記的生意反而是越做越大,這恐怕也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們無法想象的。

和記的買賣,說白了就是一種典型的壟斷生意的做法,通過傾銷和低成本帶來的低價完全的占領市場,完全的缺乏竟爭者,不管是帳局還是車馬運輸,或是鐵器和布匹,和記已經完成了獨家壟斷。

一旦這種生意被大眾認可,那麽就只能是和記一家獨大。

其實在美國有一段時間也有這種狀態,鐵路和石油生意被某個大財閥襲斷。還好他們迅速出台了反壟斷法,強行拆分一些沒有竟爭的壟斷形式的公司,否則美國也會如韓國日本那樣財閥化,國家的經濟命脈完全由幾個大財閥來掌控。這樣雖然在發展上也會很快,但很容易喪失掉經濟的活力,並且帶來相當多的經濟和政治上的麻煩和弊病。

和記就是一個超級托拉斯,並且大明並無人有反壟斷的意識,朝廷的針對更多的是從軍政層面來考量,根本沒有考慮過一個大型的經濟上的巨無霸會對大明的經濟命脈乃至整個國家層面帶來什麽樣的沖擊和影響。

就算是和記自身的人,恐怕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含義有多重要。

簡單來說,和記已經掌控了大明的經濟命脈,最少是北方大半地方的經濟命脈……

一隊五城兵馬司的軍兵經過,他們很注意看路旁停靠的車馬,他們也知道在和記院落中停靠的更多。

今天京師開始戒嚴,恐怕這些車馬不會再出城,五城兵馬司的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和記,夜影之中,燈火之下,龐大的建築群落一片漆黑,很多人使勁拿眼去瞅也瞧不出什麽動靜來,但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滿敬畏與各種復雜的情緒。

京師戒嚴上一次還是隆慶年間的事,距離現在五十多年了,很多年過花甲的老年人才記得當年的事,而且也是記憶相當模糊,誰也沒有想到,京城裏這赫赫有名的商家,不僅收復了草原,而且轉手一下就威脅到了朝廷,京師都因此而戒嚴。而這諾大商行居然還是安然無事的存在於京師之內,朝廷也沒有第一時間將這裏查封,只是下令五城兵馬司在此巡哨戒備,同時派出了大量的東廠打事件的番子和錦衣衛,正陽門東西大街遍布廠衛,嚇的普通人都不敢從這裏經過。

和記的人卻是安之若素,照常開門關門,似乎不受絲毫影響。

在經過之時,由不得不叫這些兵馬司的人產生一種敬圍與害怕交雜的情緒。

此時的張瀚與和記已經儼然是敵國敵體了,對和記的悖逆行為的民間風評就能看的出來。最多有人痛罵和記不顧大局,行事割裂,卻也有相當多的人議論朝廷胡來……本來就是。和記的東主已經回新平堡居住,自願放棄軍政大權,在普通人看來已經是受了不小的委屈。而朝廷卻步步緊逼,未免有些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