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8章 兄弟(第2/2頁)

“爹娘都挺好,我把他們接在青城,現在我媳婦照顧著……”盧四這時才說道:“三哥是烈屬,不提我們幾個,就光是這一層也足夠兩老安心過每一天了。只要和記在,張大人在,軍烈屬的待遇就不可能變……”

盧大富也是省得這一層,盧大和他都是在老家娶了親才走,後來天南地北,在福建陸路驛道未通之前,接收一封家書最少要三個月左右,一年只能通幾次信。後來陸路驛傳開通,逐漸可以幫官吏將士遞傳家書,但也有次數限制,一年也就是通信五六次而已。

書信當然代表不了太多,雖然男子成年之後很少有人願意被家庭所累,但人都是感情動物,常年在外,不想念親人也是不可能的事。

“唉,我的媳婦也都在青城,這一次好歹有半個月的休假,到青城後就開始,好歹能和你嫂子聚一聚了。”

盧四哈哈一笑,說道:“大哥已經有兒子了,我還沒有,你也沒有。爹娘提起來就著急,說咱們兄弟三人拼下這麽大的家業,結果愣是沒有幾個傳後的,把他們急的跟什麽似的。”

盧大富聞言也是笑,當時講究的是要根深葉茂,兒子不怕多,再窮的只要是兒子都會留,福建那邊有淹斃女嬰的傳統,男嬰卻是多多益善。

哪怕就幾畝薄田,也恨不得有十個八個男丁,反正男子多了不怕,家裏人手多是好事。而女子多就是真的賠錢貨了,現在這時代,女子的地位真的比男人差遠了。

盧家四兄弟只有一個單傳的男娃,盧三戰死了,按盧家兩個老人的想法,如果是三兄弟多生幾個孫輩,到時候挑一個出來算是在盧三名下,軍司也是允許的,可以把對盧三的撫恤給過繼子名下,這對很多戰死的將士心裏多少是個安慰。

在這個時代,沒有直系親人後代就代表死後沒有血食,軍方的忠烈祠香火不斷,親人也有軍烈屬待遇,但沒有血親後代,說明很可能有一天就斷了供奉香火,墳地沒有自家親人供給灑掃,終究差了一層意思,所以軍方考慮到將士們的這種心理,允許家族親人公議決斷之後過繼,當然要杜絕謀奪家產的行為,與和記一貫的做法相同,這種事也是有詳細的規定。

提起盧三,盧大富也是有些默然,兄弟幾個一起長大,雖然貧家小戶,經常為了一勺子稀粥吵鬧,但畢竟是親兄弟,血濃於水。而貧寒之家,兄弟間的感覺反比大戶要親熱許多,畢竟一張火坑上擠著長大成人,現在兄弟幾個都有不錯的前途,只有老三早早戰死,想起來也是令人萬分遺憾。

“人各有志……”盧大富沉吟著道:“我就不勸你了,只勸你不要過於貪圖戰功。你現在的資歷,穩著點來,將來也能到營級指揮,想上團級,資歷,經歷,學識,缺一不可。不是敢打敢拼就能到手的。立的戰功只是你資歷的一部份,軍司不會吝惜給你的分紅和封田賞賜,勛章也會再給你,但想任高級軍職,學識,能力,缺一不可。”

盧四相當認真的聽著,當兵的不想當將軍就不是好兵,這話是張瀚所說,也是打開了和記內部竟爭和向上的閥門,每個士兵都渴望向上是好事,軍司沒有理由不鼓勵和支持。

每個士兵都有一個軍官夢才好,這樣才能督促他們自覺用心的學習各種知識,如海綿吸水一般,不停的給自己補充養份。

事實上和記現在七成以上的軍官還是從士兵中提拔和補充,只有三成來自各層級的學校。

在未來,可能軍官直接出身學校的數量會增加,但士兵的向上之路也是一直開啟著。

軍官和士兵不僅是身份上的不同,也是各種待遇上的完全的不同,同時也是榮譽和權力的顛覆性的改變。

沒有哪個士兵不想當軍官,當了軍官的也是會奮力向上。

當同袍們都為升級做各種準備時,又有幾個人能安之若素?

真的有平常心的,要麽到各種後勤部門任職,要麽轉為輜兵,或是退伍到地方上去了,戰兵隊伍中,只有奮發向上的才俊之士,才夠資格留下。

“唉,我能說的就只是這些……”盧大富被公認為未來最看好的團級指揮人選,不過他自己卻是知道,從隊官級到中隊級,再到連級,營級,這些級別憑借認真苦讀和認真做事,再能立下戰功就可以到手。

從營級到團級,那是飛躍,是從中層儕身高層,就算將來和記有三十個以上的戰兵團,仍然是僧多粥少。

僅從台灣來說,新組建的水師陸戰團,最有力的團指揮人選肯定是蔣奎,別人根本爭不過。再下來組建水師陸戰第二團,盧大富很有希望,但還有一個王敬忠,資歷比他老,戰功也比他顯赫,到時候怕是也未必爭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