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章 出營(第2/2頁)

對服從的,以曉瑜安撫為主。

不服從的,當然就會加以刀劍。

另外幾支部隊也是從東北方向水域向西南或西北方向推進,沿著嫩江,阿速江,呼蘭河等地向腹地推進。

張彥升和盧四率領的這個連隊,與其余幾個連隊一起是從科爾沁和巴林最北端往腹地推進,走的幾乎全是陸路,當然也有河流水域,不過主要是以陸行為主,他們走的是元時莫魯孫站舊驛道和驛站,一路推行北上,應該是較為艱苦的一條路線。

幾條路線都是從東至西,從北至極北或是南方腹地,目標中心點都是奴兒幹都司都司城舊址,明初時被稱為特林城的地方。

那裏水域交雜,是江河匯集之所,也是元時北上重要驛道的終點站滿脛站,明初時其實是以純粹水路北上,由宦官與總兵官從海運運送物資,然後用大船一路沿各江河北上,當時奴兒幹都司已經建立一百多個衛所,明軍北上是為了進一步的打擊殘元勢力,唯恐有蒙古人在極北地方聚集生事,所以是統一旗幟之下的大戰略之一。朱棣曾經說這裏是北方鎖匙所在,相當要緊,可是在他說這話之後,奴兒幹都司就因為其派鄭和出海,修南京大報恩寺,修北京城,修武當山宮觀,三十萬人征安南等太多消耗國力的動作而被迫放棄。

當然也是和朱棣為了靖難之役,放開朵顏三衛的手腳,並且放棄大寧城都北方重鎮要塞帶來的一系列的後遺症。

奴兒幹都司分為東西兩大水域,洪武年間的明軍主要是從鴨綠江口海運上岸,然後帶著人員物資沿著各條江河持續北上,從後世俄羅斯人匯制的水域圖來看,明軍在西側兩條水道,一條往特林腹地,一條沿著海岸線一直抵北方出海口,順勢占據了庫頁島,分支則往東南方向折回。

以外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還有外興安嶺等綿延千裏的山脈,如果沒有這充足的水利資源,明軍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北上的壯舉,並且一路頒發銀印,確定衛所。並且在奴兒幹都司城建立都司,在幾百年後,當初建都司時的石碑還在異國的博物館裏典藏,明軍確立了東西兩條水路補給路線,沿途設立驛站,冊立衛所,建立都司,這是一種完全的確立了統治的做法,在後世有人說對奴兒幹都司只是羈縻政策,並不代表明朝曾經統治過這一片廣大的地域,這當然並不合理。

明軍後撤和放棄直接統治是因為國力的消耗,還有自然環境的險惡,但最少在洪武到永樂的幾十年間內,明朝對這一片地方是確立了直接統治,可以說這裏就是大明的疆域領土,就算大明力量撤出,曾經被冊立過的衛所指揮,也就是那些大小部落的首領們仍然是視大明為主,在後金崛起之前,其實奴兒幹都司的衛所指揮們一直朝貢不絕。

當然這種朝貢確實就是羈縻了,但也是建立在洪武到永樂年間的直接統治之下的羈縻,如果不是女真崛起,這種羈縻隨著華夏的國力上升照樣可以轉化為實際統治。

在初雪之後,前進連隊卻並沒有直接北上,張彥升和盧四一直在接收陸續來報道的志願人員。

和普通的連隊不同,北上部隊只接受志願人員,哪怕是個塘馬都是志願的。

各部隊普遍有報名點,願意報名北上的隨時可以登記姓名,在核實個人信息和綜合考慮之後,各部隊會把合格的人員名單上交,然後由北上部隊再分配到各個連隊之內。

由於全部是志願人員,部隊人員的素質相當的高,不管是個人意志和毅力,還有體格和各種能力都是相當的強悍。

很多人馬術過關,體力相當強悍,並且有相當多的軍醫隨行。

北上之後,面臨的是長期在敵境內活動或作戰,軍司高層提醒過,不要把那些來會盟過的部落的恭順當成常態。

如果沿著各江河持續北上,面臨的可能是那些長期在密林和河流邊緣活動的純粹的野蠻部落。就算他們曾經受過冊封,最少已經百年以上不通音信,對外來入侵者敵意甚重,他們在正面戰場上不堪一擊,但可能會用持續不斷的騷擾來消耗北上人員的體力和警惕心,百密會有一疏,而在北方的河畔與密林深處,一次疏忽可能就是一條人命。

在長期的駐守和面對遊擊式戰法的消耗下,北上部隊是不是能紮下根來,也是和記在數年之內完全收復奴兒幹都司的底氣所在。

先遣部隊紮下根來,疏理出通道,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都能暢通,那就是輜兵工程部隊持續進入,修驛道,建立驛站,修出城鎮,可能在早期規模不會很大,但松嫩平原的土地足夠誘惑,先建立幾塊大的農耕基地,建立城堡和集鎮,成為繼續北上的大型基地,然後就可以再一路推進到海邊,將這一大片土地徹底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