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封港(第2/2頁)

張瀚從起家到坐擁草原,怎麽看都不象是能以死全臣節的人,這樣的人唯有一殺了之。哪怕舉國洶洶,到時候推出幾個閣老大臣出來頂鍋,辭職下台了事,也不能放著張瀚在新平堡的良機置之不理。

只是現在輿論掌握在和記手中,連武之望的一些故交好友都寫信來詢問這事,言詞間對朝廷舉措相當不滿,這是民間輿論的一部份,武之望自己都很難想象,要是有一天朝廷斷然下手黑死了張瀚,這天下人的輿論會如何,可能連大明朝廷的根基都會動搖。

現下不是掰扯這些事的時候,武之望沉著臉道:“韓通你不要和我說這些,這事按不到老夫頭上……現在就問你們和記遵不遵守朝廷律令?”

“遵守是遵守。”韓通無所謂的一笑,說道:“朝廷可能還不知道,軍門老大人一定要上奏。港口這裏一封,眼下這十幾條船上的貨物都下不來。京師的各種貨物,還有南方那邊的各種貨物,價格可都要上漲不少。”

封閉港口一段時間,甚至截斷和記在各州府的車馬運行一段時間,武之望知道是朝廷試探的舉措,這主意是崔呈秀和霍維華一起上奏密陳,魏忠賢親自下的決心。

現在用九邊封堵,要趁著張瀚在新平堡的這一段時間,和記應該不會破臉動兵的空档,抓緊機遇在北方限制和記,就算不能立刻停掉各商行,也要限制一下和記的物流,進行一番試探,如果反響不是太厲害,停掉和記在北方的海貿,封堵其陸上的大半車輛物流,再進一步就能關閉各處的和記分號。

武之望感覺朝廷這大半年來做事還是很對路子,此前對和記太過掉以輕心,也沒有拿出象樣的辦法。

一個商家行事,其最重要的還是銀子。

只要斷掉和記的收入來源,其就成無水之源,無根之木,就算在草原上有兵馬,其根基又不在草原,沒有大量白銀供給,張瀚的兵馬還能那麽強悍敢死?

和普通的大明官員一樣,武之望的見解認知差不多也就是這樣的水準了。

“物價之事,自有戶部和內閣諸閣老操心,有皇上決斷。”武之望不耐煩的道:“眼下之事,本官只是奉朝命行事,你等是不是遵守?”

韓通冷笑道:“成,老大人這麽說,我等當然照辦就是。”

何斌和台灣過來的人都是有些著急,他們已經習慣了無視朝廷法令,在相當寬松的環境下做事。而台灣等於就是和記的囊中之物,和記就是官府,到了北方,這才意識到和記頭頂上還有大明朝廷這個龐然大物,並且與南方的大明官員有著截然不同的強硬做法。

“何兄不必焦燥。”韓通下令將岸上的倉房守好,由著撫標官兵去貼封條,同時港口內的船只補給好了就立刻離港,沒有補給的返回皮島,何斌等人當然和韓通一起上岸,眾人踏上岸邊之後,韓通對何斌道:“這事只能上報,怎麽處斷,看軍司的。”

“不是報給張大人?”

“大人在新平堡,要緊之處也是北邊再轉過去。”韓通道:“我們直接派塘馬過去太紮眼,給朝廷口實,也太紮眼。”

“唉。”何斌身邊的鄭芝豹忍不住道:“直接反了他娘的多好。我一想到大人困在新平堡裏,這心裏就象是被油煎一樣難受……”

施大宣也道:“我們是海上廝殺慣的粗魯漢子,當初在李莊見張大人後奉之為主,此後就一心只在和記,大明天子我都不認。不管是出使到俄羅斯那邊,還是回到台灣,在岸上當兵,再到船上,我們總是忠心不二。大人擔心起後有人會有異心,其實我看也不會……”

韓通連連點頭,台灣那邊過來的,除了沒到過北方的純粹的福建或廣東人,見識較淺,對和記的歸屬感不強外。

真正的核心,不提常威和張續文等人,就是鄭芝龍兄弟幾個,還有何斌等人都曾經到過李莊,還有一部份隨莫宗通張續文去過俄羅斯,回來萬裏,見識大長,知道天下之大,不象南邊的人眼裏只有那幾個海島。

他們也是借眼下的事表一下忠心,幾千裏從南至北,忠誠上已經不必多想,但這些表忠心的話沒有人會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