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8章 底氣(第2/3頁)

在這種時候,盈余是不可能留下來的,一定會用在更新火炮,兵器,造出更多的鎧甲和購買更多的馬匹,建造更多的大車上。

甚至在草原上修路也是重中之重,沒有人會嫌路多,只會希望各處相連的道路越來越多。

軍工司最有雄心的計劃就是打算在天啟七年到八年,利用兩年時間從青城到卻圖南城,一共三千多裏的路途修成夯土路,這是一個相當偉大的工程,因為這一段路途雖然不似漠北有沙漠和戈壁區,但更加的地廣人稀,很多地方是幾百裏路都見不到人煙,比當時的漠北還要荒涼的多。

如果道路修成,等於深入西部蒙古的腹地,如果十幾二十年後對衛拉特人發生戰事,這條道路和庫倫到卻圖北城的兩條路就是兩條大動脈,足夠支撐起南北兩面的軍事行動。

和記在草原上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潛伏期,甚至在剛剛打完大仗的這個階段,和記要杜絕再有大的動作,畢竟田季堂的壓力和擔子也是很重,連續打仗,修受降城,修路,還要沿著科爾沁人的地盤一路把軍堡墩台修到義州衛,將科爾沁草原和義州衛一帶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穩固的堡壘帶,加上對嫩江和黑龍江還有松花江流域裏的那些小部落的有效管制,後金就被牢牢鎖死了,從遼西的寧遠和關門是一道鎖,廣寧十三山到科爾沁又是一道鎖,東江和朝鮮牽制其後,後金的戰略態勢前所未有的惡化起來。

關鍵是和記還在支持那些林中百姓抵抗,女真人減丁也減的厲害,連年征戰沒有不死人的,明軍再廢物也不可能對女真人毫無殺傷,皇太極在內的女真親貴每隔一兩年就會深入北方的密林,抓捕那些魚皮韃子來充實女真八旗的丁口,如果沒有索倫人和鄂倫春人,鄂溫克人對女真八旗的補充,估計此時女真丁口最多不過五萬人左右,清軍入關之後沒有親貴在林中抓捕生女真來補充丁口,到順治年間丁口一度減到五萬出頭,再打下去準保降到四萬,要不是明軍爭先鞏後的投降,剃了頭之後戰鬥力直接增加十倍,舍生忘死的替滿洲人打天下,只有四五萬丁口的女真人想一統全國,幾近癡人說夢。

朝廷不明白和記的動員機制和軍隊的機動能力,應該是判斷和記的主力還在察哈爾和科爾沁等處,要調動回來按大明的判斷最少也得一兩個月,現在宣大地方算是和記軍事力量的真空,朝廷一定想抓住這個機會,將張瀚斷然處置,這樣蛇無頭不行,和記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王長富等人站起來向張瀚行禮告別,各人心裏隱約的不安感都減弱了很多。

王勇笑道:“此前還是有些擔心,現在心裏篤定的很了,我們對大明那邊了如指掌,他們撅起屁股咱們就知道拉什麽屎……”

張瀚笑罵道:“能不能不要說的這麽惡心。”

楊秋道:“現在看來陽和道恐怕是重中之重,我現在就去陽和,不分晝夜的盯著盧象升……”

王勇道:“能不能想辦法刺殺他?我估計機會不少。”

楊秋把目光投向張瀚,張瀚思索片刻,搖頭道:“刺殺要員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沒有歷史大勢是因為一場刺殺能改變的。殺了盧象升,朝廷正好能找到借口抹黑我,那我退隱的意義就削弱了,還不如在草原上不回來。況且殺掉一個,朝廷好幾萬文官,挑不出一個得力的來陽和?要緊的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

幾個部下一起點頭,說起來張瀚就是要把自己當魚餌,就象當初在集寧堡裏引蔔石兔汗帶大軍來攻,把所有的矛頭都引向自己。

張瀚在新平堡,朝廷的目光就一直盯著這裏,諸般舉措也是針對新平堡和張瀚。

等朝廷真的做了什麽事出來,和記趁勢一擊,就算不就勢伐明,也是占據了大義的制高點,以後和記再有什麽機會就可以牢牢抓住。

最要緊的就是張瀚經此一事,養望算是基本上養成了,大明折騰來折騰去,明顯的是把張瀚當成敵手而不是臣子,按張瀚的想法,按正常的歷史走勢天啟不久於人世,崇禎上台之後就會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天下大亂之時可能就是和記的機會來了,到時候水到渠成,比現在冒險一搏要容易許多。

張瀚又微笑道:“恐怕朝廷死也不會明白,為什麽我這麽有把握回新平堡。”

楊秋等人俱是一笑,情報做的好,大明地方文武軍政的動向盡在掌握。

除此之外,地方的駐將,軍官,士兵,俱都與和記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難道盧象升能憑空大變活人?只要他還在大同募集士兵和任用將校,他的軍隊就必然還是與和記有脫不開的關系,根本做不到令行禁止,盧象升想要做的事,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