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返鄉(第2/2頁)

多少成名幾十年的北虜大汗和台吉現在被張瀚狗一樣的牽著,叫往南就往南,叫往東不敢向西。

這是多叫人心情愉快的酣暢淋漓的勝利!

打了這麽多勝仗,和記又沒有對大明動過一刀一箭,甚至當年榆林被圍,不是和記派兵救援,怕是榆林那一回能叫火落赤給打下來。

這些當兵吃兵糧的,哪會知道上頭大人物的想法和做法,他們所想的就是做人不能太沒良心,和記救過大明的邊軍,就是大夥的恩人,更不要提和記紮根在宣大,對本地的百姓和邊軍一向照顧有加,這幾年大家的日子比以前好過的多,還不是仰賴和記?

靠朝廷?就三個月半年一次發下來的那些黑透了的黴爛銀子?

要真的全靠朝廷,當武官的還能混口飽飯吃,底下的兄弟們怎麽辦,都是把媳婦往妓院裏頭送?

這可不是說笑,宣大兩鎮還好,山西,陜西,甘肅,也是幾個月發一回餉,平時發的糧食也是摻雜著很多雜質,量也不足,邊軍自己都不夠吃,還得養活一家老小,這豈不是在說笑?

這是叫人笑不出來的笑話,眼前的這些大同軍人可萬萬不想落到陜北和甘肅那邊同袍們的下場。

和記對他們的照顧是相當到位的,每個月每人都有銀子領,普通的將士一兩銀子,隊官加倍,千總一年好幾十兩銀子的好處可拿。

當然並不是說人人都有,否則大同鎮就是和記養起來的,是說這些駐在要害地方的軍隊,普通的大同鎮軍,從將領到中低層武官都有銀子拿,但並不一定能拿多少,得看在什麽地方駐軍,與和記的關系有多密切。

駐新平堡和關門一帶的就是按月給銀錢,這兵等於是和記在養著了。

眾人可不管上層是怎麽想的,他們領著和記的銀子,又眼看著和記立下這麽多叫人難以想象的功業,張瀚在他們心裏早就與天人無異,對張瀚只有敬佩和畏懼,哪能想其它那些有的沒有的?

“大夥兒辛苦了。”張瀚一臉柔和,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上位者的淩厲感,當然也沒有所謂下野回鄉的沮喪,他向一百多明軍將士點頭微笑,就象是在檢閱著自己的部下,見眾多明軍激動的想哭似的,張瀚又道:“晚上叫人送兩頭羊過來,大家打打牙祭……平日裏當兵是最辛苦的事情,吃的也差,我知道朝廷給大家開的鹽菜銀子肯定是不夠的,但我和記也不能把這事管起來……只能偶然為之。朝廷原本就疑我疑的跟什麽似的,再叫你們吃好穿好,那些大官們更要睡不好,吃不下了。”

張瀚說話很有講究,和文人高位者說話是一種口吻,對著這些大同鎮的丘八,倒不如真真假假的說一些實話。

其實對這些人也不需要他親自拉攏,主要也是因為這些駐軍裏有不少就是新平堡的人,或是附近的軍戶應募當兵,對家鄉人張瀚還是有些客氣,也是這年頭的慣例,否則會被人說成是不近人情。

底下的人哄堂大笑起來,一個隊官模樣的粗豪軍漢笑著道:“張大人放心,俺們這些人卻是有良心的,和記和張大人對咱們怎樣,大夥心裏清楚的很。”

這人身上是破舊不堪的鴛鴦戰襖,也沒穿網裙,當然更談不上束甲,旁邊的兵丁也多是如此打扮,一身戰襖怕不都是祖傳下來的,最少也好幾十年,縫縫補補只要不徹底爛掉就能這麽一直穿下去。

千總官並不怕部下多嘴,只是位子高些知道的事也多些,當下有些擔憂的道:“張大人回新平堡,我們這些本鄉本土的人當然高興,就怕外鄉人過來不清不楚的……”

“這事你們放心。”張瀚微笑著道:“守好關門,做好本份就是。”

“是,多謝張大人提點。”千總也很講究禮數,屈膝半跪了一下,四周的守關兵丁也差不多,百來號人分散著,但都是對張瀚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