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9章 請教(第2/2頁)

天啟六年災害開始有擴大化的趨勢,不再僅是遼東到山西陜西的北方沿線受災,而是開始向南方蔓延,除了江北地方水災外,山東一部份地方和河南大半地方都有災情。而河南特別嚴重,由於遼餉征收時河南並未算災區,所以不象陜西那樣免除了遼餉和有一定的賑濟,河南不僅受災重,而且賦役不減,地方的壓力一下子比陜北還要重的多。

孫鉁欠了欠身,說道:“這事兒子回頭就辦,玄扈公有心,初陽兄辛苦了。”

孫元化擺了擺手,說道:“但願是用不上……”

在座的人都閉口不語,各地的災情是相當明顯的,荒卷不僅有用還要大用,哪能說用不上的話。

孫元化又道:“元憲兄上任,恐怕也要重修軍堡敵台。先要勘測各處邊墻,想來要辛苦了。如果需要鑄炮,過一陣子我親自去一趟宣府。”

傅宗龍知道這是彼此的交情不淺孫元化才有這樣的表示,從甘肅到薊鎮,大家都在重修邊墻,主要是這幾十年來沒象樣修過,很多軍堡敵台和邊墻都破敗不堪,要修的話還得修整個配套的防禦體系,工程量太大,耗費也不小。

各處都折騰的雞飛狗跳,但叫嚷的多,辦成事的少。

“此次若上任當然是先踏看各處軍堡火路墩。”傅宗龍肅容道:“不知道老師有沒有什麽教誨,弟子洗耳恭聽。”

傅宗龍被天啟皇帝急著從貴州召到京師見面,再下一步就是到宣府上任,現在大同巡撫洪承疇,宣府巡撫用傅宗龍,薊鎮巡撫用朱大典,遼東巡撫袁崇煥,薊遼總督並沒有換人,袁崇煥資歷不夠,看來是想保持強勢的巡撫和弱勢的總督,免得督撫不和。

宣大總督用前兵部尚書馮嘉會,和盧象升一樣都駐在陽和城,從霍維華對盧象升的交代來看,閹黨高層對馮嘉會不是很信任,馮嘉會的操守不差,但年老固執,精力衰頹,天啟用他到宣大主要是信任其操守,而不是能力。

甘肅巡撫和山西、陜西巡撫還有巡按也大多換人,鎮將和副將們幾乎全部易人,西北將門這一次幾乎全軍覆沒,出任總兵副將級的幾近全免,只有中下層的軍官還用將門的人,算是朝廷給他們一次機會再博得信任,如果還繼續與和記眉來眼去,象張全昌和麻承恩,還有尤世祿等人,恐怕其和身後的家族都會受到嚴厲的清算,大明已經是視和記為第一大敵,只是和記未露反跡,連自立的跡象都沒有,所以還不算撕破臉皮,真要到了撕破臉皮的那天,那些與和記合作過,彼此相當密切的官員和武將,恐怕會受到相當嚴厲的懲罰。

也就是擔心有這一點,麻承恩和鄭國昌等人早就把家小送到了青城,他們光杆司令,一個往北跑一個去台灣,倒並不是太擔心。

傅宗龍是一個性格相當嚴謹端莊的人,他不會考慮太多額外的東西,在貴州時他薦舉或彈劾官員也多是從公義出發,得到了廣泛的贊譽。

孫承宗也是類似性格的人,既然學生問,他便認真思索了片刻,答說道:“張瀚這人,其實我在京城時就見過他,當時可真是瞧不出來他有這般本事。現在不提以前了,和記既然有坐大威脅大明的這一天,我輩為大明臣子就要替君上分憂才是……元憲你到宣府,除了找戶部要錢糧,也要自己設法,當地的豪紳大戶也未必不害怕和記打過來。做事可以多依靠地方,不要想著人人可疑,如果你懷著這樣的心思,那麽宣府地方也就是人人自危了,不能把力量給自己用上,反而推給別人,這非智者所為……”

這不愧也是當世頂尖人傑的話,鞭辟入裏,說的相當精準,言簡意賅,直接將傅宗龍最擔心的也不知道怎麽做的事給說的相當清楚明白。

到宣府上任,傅宗龍不會擔心別的事,錢糧撥付,修復防禦,實兵實餉,操練兵馬。這些事他都有把握去做,並且能做好。

一個優秀的地方軍政全才的政客,對自己的能力是有一定的信心,並且知道在地方上行政從哪裏著手,怎麽在短時間內做出成效,逐漸的真正掌握地方政務的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