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章 積弊(第2/2頁)

工部造確實就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可是由於大明重視火器,不準民間自造,類同鎧甲管制之余,連各個軍鎮也不準自制。

這一點和西方重視專利,用重金購買工匠所鑄,使工匠願意精益求精,火器自出現之後就蓬勃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可以說從大明開始中國就是全方位的落後,還在嘉靖年間就撈葡萄牙人的佛郎機仿造,到萬歷年間又開始仿造紅夷大炮,最終在天啟年間才仿造成功並且使用在戰場上。

其後因為戰爭需要,中國的鑄炮術還是有長足進步的,最少在鑄炮技術上趕上了當時的歐洲,還少有領先。

但普通火器,特別是鳥銃的鑄造,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浪費貪汙工料,一銃要用閩鐵二十斤,結果工部造出來的火銃十分輕薄,工料都十分粗糙,打放時隨時可能炸膛,兵士使用時都不敢貼近臉部瞄準,只能拿在腰間或抵前施放,一旦炸膛,則容易傷及自己。

因為作工不佳,射程和殺傷威力當然大減,明軍在遼東戰場上屢次吃虧,訓練不足胡亂打放是一方面,火銃等火器的工藝太過粗造也是重要的原因。

聽到盧象升的話,文安之有些艱難的道:“這是積弊……”

“越是積弊越要改,不然還有再次的王恭廠之事。”盧象升態度堅決的道:“我也向皇上當面痛陳過,皇上亦很贊同。”

這一下文安之不說話了,畢竟發生王恭廠那樣的事對大家的安全都是嚴重的威脅,誰也不想再經歷一次。

事情相當明顯,但很多官員和文安之一樣,都是不願得罪人,在背地裏文安之這樣的官員都不願非議此事,其壓力之大,盧象升之大膽,也就可想而知。

“這事建鬥你不要急。”文安之最後道:“工部有幾個官員是我好友,撥付給陽和的一定用好的,你若鬧開來,工部也不會退讓,憑白把人得罪了,到時候我連說話也不好說。”

“總不能就這樣下去?”

“咳。”文安之道:“我和你說實話吧,工部的事,其實堂官們拿的反而不多,只是常例銀子,拿的多的是那些小官和吏員。另外就是千絲萬縷和宮中的關系,宮裏的人分走一多半。再有就是相關的五軍都督府,三大營,各軍鎮的人。真的是牽扯太廣,要不然的話,工部造銃這麽低劣,各軍鎮為什麽一聲不吭,很少有將領出來說話?”

盧象升只感覺心頭一陣發涼,就算他治理軍政事務有相當強的天賦,對世上各種事情都看的極多,可是也萬萬沒有想到,今天在這裏居然聽到這樣的話。

“積重難返了。”文安之也不想多說,只擺了擺手,示意盧象升不要再多問,他的態度相當明顯,不要說盧象升,就算是天啟皇帝親自出馬,除非和太祖高皇帝學,一殺幾萬人,不然的話,現在的局面皇帝也是毫無辦法。

各部都有各自的弊病,誰也強不到哪去。別的不說,六部公務多半操於那些卑賤的小吏手裏,說出來怕是誰也不信,但就是不可更易的事實。有些世代世襲的吏員,熟諳律令和公務運轉的流程,上官也不得不倚重他們,這些吏員世代交好,互為姻親,就象清代的政務被紹興師爺操控一樣,大明京師的各部部務,則多半操持在那些世襲的吏員手裏。

除非把這些官吏都殺光,象太祖皇帝那樣,治空印案一殺好幾萬人,這種手腕膽魄才治得了庸官胥吏,可是現在的皇帝就算能狠下心來,又哪有太祖當年的威望?還有太祖對軍隊的掌控,現在的皇帝哪比的上?有些事,就算覺得是對的,時勢變遷,想做也是做不起來的。

就以工部這事來說,天啟震怒開始學他祖宗瓜蔓抄,最後發現自己身邊的太監都拿了油水,殺還是不殺?不殺豈能服眾,殺了內廷都開始震蕩。

太監逼急了,會不會想著弑君?

掌禦馬監的太監會不會想謀逆?

那些四衛勇營的將領也拿了好處,按太祖的規矩必殺無疑,他們會不會造反?

三大營的將領也有好處,那些勛貴們也有好處,京營兵早就被勛貴大臣們占役一空,按太祖的規矩也是必殺無疑,他們會不會聯手造反?

天啟皇帝不會有這種魄力,哪怕朱元璋復生,想如洪武年間如臂使指的指揮勛貴和軍隊,想調理好龐大的帝國,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這就是老大帝國,積重難返,弊病從生,想要改變越晚就越難,除非推倒重來,否則就得有更高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