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章 議餉(第2/2頁)

事實上加征的銀子屁用不頂,朝廷用度還是繼續不足,而加征的地方無不民不聊生,造反的人反而更多了。

以練兵名義的練餉,根本沒練出一支可用的兵馬,天啟年間還能對各鎮控制極嚴,到崇禎年間就法紀崩壞,各處軍閥紛紛出現。

到崇禎十二年再加剿餉,更是加速了崩壞的過程,明清易代之後,事實上三餉繼續征,而清就能維持統治,主要就是在戰亂中重新洗牌,原本的明朝官吏士紳生員被清洗了一遍,賦稅直入清廷中樞,而不是被地方勢力給加倍撈取或瓜分掉了。

盧象升態度堅決,王繼廉也沒有勸說下去的意思,只是笑道:“若這般還有辦法,大同的洪軍門手頭還有一些錢糧,年兄可以找到他再想想辦法。”

洪承疇在大同任過官,並且頭腦相當清楚,天啟在任其為巡撫之前專門召對過三次,次次奏對都相當的稱旨,天啟十分滿意,認為洪是一個難得的幹才。

思路清晰,奏對稱旨,並且年富力強,是可以用二十年的人才,天啟當然十分心動。

歷史上留下大名,並且一直足智多謀的人物,給他機會就一定會冒頭,洪承疇便是這樣的人,只要有機遇就一定會抓住。

就任大同巡撫後,朝廷撥付了一批錢糧支持,洪承疇在總兵黃得功的幫助下編練了一部份大同邊軍,充實了自己的撫標和黃得功的鎮標營,其在大同練成了五六千人的兵馬,也算相當的難得可貴。

有撫標和鎮標,接著就要考慮梳理陽和道一帶的防禦,在萬全右衛和張家口的駐將是周遇吉,與大同這邊形成了良好的互動。

朝廷的考慮就是把大同到宣府西路一帶連成一體,兵馬將官和文官都重新任用一批,並且要挑一些得力的巡按監視,這樣和記重新拉攏任用都要費時間和精力還有金錢,並非易事。最少在宣大薊鎮到遼鎮形成一個較為牢固的防線,也包括重修長城墩堡敵台在內,預計三五年內最少要支出數百萬,遼鎮的開銷大為減少,不再如前兩年那樣無節制的花錢,重建宣大薊三鎮防線也是重要原因。

還有山西鎮,榆林鎮,甘肅鎮,這幾個鎮,山西算暫且不管,甘肅和榆林也換了鎮將,練兵和重新梳理盤點兵馬得過幾年,這幾個地方也較為偏遠,就算和記打過來也可以先棄之不顧,也是朝廷無可奈何的大戰略之中的一部份。

盧象升對此看的相當清楚,在奏對之初他也不知道自己會被派往何處,但也是明確的指出宣大薊鎮三鎮最為要緊,最少要編練十萬強兵,重修大段城防工事,多鑄大炮火器。

進攻當然不可能,但占據大義輿論,控制和記腹心的大同老巢,最少能維持住眼下的局面。可能要到十幾二十年後,遼東問題解決,或建虜無力再進攻,九邊重新強大起來,那時候才談的上徹底解決建虜或是和記。

這是整體的大戰略,以天啟皇帝二十出頭的年齡,應該完全可以徐徐為之,並不必太過著急。

盧象升最擔心的就是皇帝太操切,弄出什麽容易激起矛盾的事情來,一旦給和記找到借口……從盧象升觀察的結果來看,純粹的武力來說,大明現在真的不是和記的對手。

最少也很難保住京師之外的所有的地盤,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北有和記,東有建虜,朝廷將何以自處?

可能只有退往南京,保住江南半壁這一條路可走了。

而和記不是東虜,是不是會滿足於只占有北方,也是難說的很,可能天下傾覆,也就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而已。

盧象升率直陳奏,天啟倒也並沒有惱怒,並且相當激賞盧象升這種縝密且能站在一定高度的思維方式。

在某些方面盧象升比天啟見過的洪承疇還要優秀,因為不僅看事情高遠準確,而且敢於直言不諱。

洪承疇給天啟的感覺就是絕對的精明和謹慎,但可能會謹慎過頭。

在能掌握權力的前提下,洪承疇會把自己的手頭事情做的很好,一旦失序,反而不如盧象升這樣的人更為堅忍不拔。

不管怎樣,洪承疇身為巡撫,獲得的支持肯定比盧象升要大的多,出於大的戰略方面的考慮,洪承疇對盧象升也非得提供支持不可。

這也是盧象升早就明白的事,也就是說這一次戶部除了有限的錢糧幫助外,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多謝年兄提醒。”盧象升淡淡的道:“到了地方之上,當然要先去拜巡撫軍門的門,也希望洪軍門能支持一二吧。”

“洪老前輩是識大體的,年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