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傳播(第2/2頁)

“這人也能當兵部尚書?”周奎跌足嘆道:“大明真的無人可用了?”

“有是有。”牛金星爽朗一笑,說道:“前登萊巡撫袁公,王在晉,就是孫閣部都可以。本兵未必要有多少急智,但做事要按部就班,孫高陽做這樣的事是可以的。”

“說到這裏,”周奎笑道:“方知閣下是狂人。”

“豈敢。”牛金星拱手笑道:“身處局外,敢天馬行空隨意想象。真的叫我自己來做,未必別旁人強上什麽。”

話雖如此,牛金星在說話的時候仍然是傲氣盡顯,顯然這話只是謙詞而已。

幾個舉人狼狽離開,四周隱隱傳來喝采聲,並不強烈。

都是與和記關系相當親近的人在捧場。

很多人面帶憂慮之色,顯然舉人們被罵走了,但他們帶來的問題已經在影響很多人了。

“我有預感。”李國賓沉著臉對王發祥道:“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麻煩。”

“這不是預感。”王發祥平靜的道:“京師的安穩日子已經快過去了。”

……

果然是如牛金星所料,天啟召見內閣群臣和本兵朝會並無明確結果。

只確實了一點,大學士馮銓奏,所謂傳國玉璽一說相當滑稽,根本無此可能。應是元帝舊璽,不足為奇。

皇帝在禦座上認可此說,除此之外,君臣奏對時都是毫無辦法,還是牛金星判斷的對,選人,選將,實兵,買馬,練兵,足額足餉,厚甲利兵,多鑄火炮,這些正常人都能想的到。可是怎麽做,如何措手,這就相當為難了。

老實說,大明朝廷在遼西之事上已經是捉襟見肘,東江開鎮之後才給錢糧軍餉,一個在建虜身後相當重要的軍鎮,具有相當戰略意義的軍鎮,不要說額兵兩萬八千人定額定餉,就算是普通的幾十萬落難遼民,朝廷也是有義務救助他們。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大明建立起開始財政體系就根本沒有辦法負擔募兵制,因為老朱定下來的就是衛所制,改為募兵必定會帶來嚴重的財政問題,但不改募兵,衛所兵又早就毫無戰力。

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要麽對財務體系進行大改,要麽就重振衛所制。

兩者都辦不到,只能修修補補,把破船繼續向前開。

等到風浪太大的時候,四處漏水的窘狀就顯現出來了。

一個億萬生民的龐大帝國,財政收入現在還比不上歐洲的小國,簡直是不可思議。

到了午時過後,奉召的大臣們紛紛出宮,同時消息也在京城大肆傳播開來。

在此前還是很多人的猜測,等消息坐實之後,確實是驚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人們議論紛紛,每個坊市幾乎都有猜測和議論的人群。

相比於收復套部時大明這邊普遍的驚喜,到了這一次和記征服林丹汗之後,氣氛反而和此前有很大的不同。

曹化淳青衣小帽,騎著一匹矮小的棗紅馬在燈市口一帶經過,看到大片大片聚集在一起的人群。

不是年節也沒有廟會,很多人聚在一起議論時政,這在京城也是相當罕見的事情。

等他到十王府附近時,人煙就減少很多。同時曹化淳看到東廠派出了番子和錦衣衛的校尉,沿著重要的街道驅散人群。

很多人害怕出事,不等番子們強力驅趕就自己主動散去了。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緊張氣息,曹化淳受到了感染,不停的快馬加鞭,雖然在這樣的時刻,京師的街道相當擁擠,不怎麽適合放馬快跑。

到十王府附近時街道就變寬闊了,很多建築群落都是和皇宮一樣的紅墻黃瓦,只是規模較小,殿閣的規制比皇宮要低一等。

曹化淳抵達信王府時,發覺王府外停著的車馬轎子比平時要多一些,親王不能擅自結交外臣,但天啟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弟弟當年和自己一樣在學識上有所欠缺,近年來選任多人任職王府,教授給信王應有的知識,這些算是信王能公開往來的固定人群。

還有信王大婚之後,一些勛貴家族的婚喪嫁娶,信王妃會替信王出面進行禮數往來的禮節上的事情,一些貴婦命婦也會到王府拜見王妃。

信王的婚姻帶給這位親王的東西極多,更多的自由就是最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