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高舉(第2/2頁)

待玉璽收起後,張瀚再次面對跪伏的林丹汗,沉聲道:“該犯已經知罪,先行拿下,然後再行發落!”

在這樣的場合是不必要宣稱林丹汗的罪行的,太長,沒有必要。在此前的討伐檄文上張瀚已經把林丹汗的罪過好好的數落過一通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最後一步,拿下這個已經被俘虜,並且宣布知罪的犯人,把這一件事做一個完美的句號。

林丹汗自己會明白,在場的貴族們也會明白,和記不會殺掉這個人,和此前的那些大汗台吉們一樣,青城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城池小而堅固,沒有多少蒙古人住在裏頭,大量的軍司人員和駐軍在,林丹汗會得到一個不錯的宅邸,可能是某個小型的寺廟改制的,有院落,天井,樓房,還有小花園,或許還有個小池塘,要看蒙古人需不需要,但不會有馬廄了,這個曾經的大汗會被軟禁在宅邸裏頭,除非和記有事要叫他出面,否則的話一直到林丹汗死後人們才會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在此之前,會有很多人都一樣,火落赤,額麟臣,包括炒花在內,這些故往的風雲人物都是一樣的下場,在和記征服的過程中他們一一落網,最後如被養在籠中的鳥兒一樣,偶爾有一兩聲叫喚,也就僅此而已了。

林丹汗被押下去,更多的俘虜如羊群般的被引導向那些俘虜的營區去了。

如果是萬歷皇帝的午門獻俘禮,會有官員請旨曰:人犯合該押往市曹行刑,請旨。

然後萬歷皇帝曰:拿去。

左右官員一並重復,一直到三百六十名大漢將軍一起高呼拿去。

其聲震天動地,午門一帶的過萬官吏將士都會聽的相當真切。

京城居民,也都聽的相當清楚。

午門獻捷是大禮,有明一代多次在午門獻俘,但只有萬歷皇帝四次親臨午門主持獻俘禮。

當然都是在萬歷中期之前,中期之後萬歷皇帝連外朝門都很少出去,更不要說到午門接見大量的官兵將士了。

在皇帝宣布拿去之後,大量的俘虜被引導到東市,被揮刀斬首。最轟動的一次就是壬辰倭亂之時,獻俘的明軍在午門集結,皇帝下令將六十一名俘虜拿到市曹開刀問斬,算是對平定倭亂的一個完美結局。

這一次的受降台獻俘禮,注定也將成為一個相當偉大的歷史事件。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此後不到數年內,圖畫和文字記錄就相當的多了,十分詳細,配上圖畫的文字生動詳實,令人神往和激動,文宣司的工作相當的紮實,他們發覺最好的形式就是大量的圖畫配少量的文字,文字要精準,不一定要復雜,有時候簡單反而更有力量。

因為最有力量的是事實,所有人都知道和記拿下了蒙古,不管受降台的細節是怎樣的,人們都會願意相信類似的宣傳,所有人都知道林丹汗被活捉了,跪在受降台下,別的細節都無所謂了,人們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哪怕是相當奇幻的說法也是深信不疑。

“文瀾有何想法?”孫敬亭站到張瀚身邊,和張瀚一起笑看林丹汗一行被押走看管起來。

“往下去你要辛苦了。”張瀚不動聲色的道:“把林丹汗一家子關到青城去,還有重要的俘虜分別送往預計的地點關押起來。安排他們進入狀態,開始在各地做工,同時清點察部的財貨,點算之後交財稅司老田,牧群按比例我們取走,很快就要過冬,他們少了不少壯丁,幹草束和豆料幫他們多備一些。有一些家無男丁的家庭,軍司不僅要提供物資援助,也要給人力援助。務必不要凍餓死人,牧群也不要折耗太過,要很快恢復正常的放牧生產。從明春開始慢慢遷移察哈爾人至各處,將察哈爾地方分郡,也可以考慮分縣,一郡三縣到四縣,我們有很多事務性的人才,完全可以夠安置和進行精細管理了。要緊的是通信,地方太大,所以舊中都的修復要抓緊進行了,從南北到東西,舊中都的位置都很恰當,每一處都可以很快把信息傳遞到中樞,最遠的卻圖南城也可以很快傳來消息。冬天大雪封路是極端情況,在正常情形下,我希望最遠處傳消息的速度不超過十天,軍令司驛傳局要把這事給做好,驛站和維修點是不是可以重疊,如果有必要,三十裏或五十裏一個站,一定要做到。修路的事不能耽擱,財稅和軍工司做個預案出來,你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