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大拜(第2/2頁)

孫敬亭又道:“這整個體系弄出來,我有點明白了。文瀾你一直說要恢復漢唐相國制度,看來是真的。因為中樞和地方的這些政務大事,最終要匯總到中樞的肯定不少。用大明的內閣制或是我們現在的政務會議制度都不行。內閣制名實不符,閣老沒有絕對的法理上的權威,不管是為了有效的管理中樞還是協調和壓制地方,中樞的宰相制都不可避免了。就是不太明白,是秦漢的相國制,還是唐宋的中書門下制。我猜想不會恢復元的中書省制度,宰相權力太大,雖然肯定會如大明那樣兵權始終要掌握住,但畢竟也是相當大的隱患。”

張瀚先是哈哈一笑,接著就是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著孫敬亭。

孫敬亭被他看的有些發毛,怒道:“文瀾,你這是什麽意思?”

“我就是奇怪。”張瀚笑道:“孝征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未來宰相的唯一人選,居然一點兒避嫌的意思也沒有。”

“唯一人選?”孫敬亭震驚道:“和記的人才我記得沒有匱乏到如此地步吧。”

“當然只有你。”張瀚有些無奈的道:“李遵路?他在軍中的人脈不行。不過這不是關鍵,宰相管理的軍務只涉及到行政角度的管理,問題不大。問題的關鍵在於現在我們還在創業時期,我需要的是一個任勞任怨,能承受每天最少十小時以上工作時間的宰相。李遵路他怎麽會受這種苦,有這時間他早回自己府邸裏聽曲看戲,要麽就喝酒賞美人,他不會幹這個苦活。倒是十幾二十年後,他也就不到六十,那時候如果他願意,我會請他出來幹一任宰相……順便說一下,宰相任期只能五年,最多兩任,這也要和大明的非翰林不入內閣一樣,形成鐵一般的規矩。”

孫敬亭道:“這是怕宰相專權太久,時間太長了尾大不掉吧?要是這樣,一任五年就差不多了吧。”

“不行。”張瀚搖頭道:“一任五年時間太短,如果想要有涮新朝政之事,光布局宣傳做前期準備就得一兩年,我不希望以後的宰相太急功近利,凡事慢慢來可能會做壞,急著做的事,則多半會壞事。”

“那孔至之怎麽樣?”

“孔至之會是你之後的人選,不可能在你之前。”張瀚微微一笑,說道:“還有常威,李東學,莫宗通他們,都是二十年後的宰相人選,現在不行。這開創的十年必定十分辛苦,這一兩年我會比較少過問具體的事務,我要挑一個能任事,敢任事,又在操守和品格上信的過,能力上也信的過的人選當這個相國,除了孝征兄你之外,你倒是給我挑一個合適的人選出來?”

孫敬亭苦笑道:“你這麽一說,竟是叫我無言以對了。”

“本來就是你最合適。”張瀚理所當然的道:“你不僅是相國的最佳人選,將來也會是貴族評議院的議長的最佳人選。這個暫時不急,二十年後再說,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就任我們的宰相……現在還不能給這個名義,給蒙古大汗台吉們王公的名義不算太犯忌,大明也封了順義王。但是給你們這些人正經的官職,那就容易被大明那邊拿出來宣揚利用,太犯忌了。我看,暫時名義不變,你還是軍令司的司掌,同時是政事會議的最高政事官,自此之後,凡諸司事務,以前需政事會議會商決斷的事情,你自行決斷就可以了。”

“對了。”張瀚又道:“當然我們要走程序,一會受降台上,我會當眾宣布這個消息,算是大拜相。另外受降的流程由你來主持,我就享受勝利的快感就行了。”

張瀚又正色道:“宰相制度,我們討論過多次,決定就以唐之宰相制度的變化,中書和尚書合為一省,決策和執行就不必分開了,以後諸司司官就是你正式的部下。你要決策,發布命令,督促實行,然後核查上報。侍從司不歸你管,軍法,內情,軍情諸司也不歸你管。將來要成立管軍的樞密院,與軍令司對立,軍令司就是兵部,掌征兵,退伍安置,兵籍軍政等事務,樞密院掌具體的日常管理,派將出征,獎懲處罰和訓練,這樣的話,宰相有政權無兵權。樞密掌兵而不能控制軍伍,宿衛護兵,現在的特勤人員改稱為護兵,以後就是禁軍,不歸樞密也不歸政事堂管,還是歸侍衛司管。這樣,在行政上我們基本上就厘清了,你施政的界限和權力,我們大體也可以弄清楚,有小的方面可以再調整,不必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