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7章 郡縣(第2/2頁)

這是小事,關鍵是元時的行省制度,相當的聰明。

把風俗習慣不太相當的兩淮和江南捏在一起,把江南和浙江分割開來,類似這樣的安排很多。

一省之內,風俗習慣不同,自己內部就會矛盾重重,就不要想著齊心合力的反元了。

這其實沒有用處,但從平常的治理角度來說,打散分亂族群,有意的在行政區劃上把原本的部落分開,把不同的部落安插在一起,時間久了,分隔後部族會分裂,但又很難和別的部族融洽,無形之中,原本的大部族就變小了,在日常的管理上肯定要容易的多。

只要和記內部不亂,百年之後,草原和內地不會有太大差別了。

改服飾,統一文字和語言,直到改名字,徹底漢化,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就夠了。

郡縣一立,車同軌,書同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做起來也不會太困難。

“和蒙古人溝通的事,是不是我去做?”孫敬亭看著行政區劃圖,也是苦笑起來。

“不要急,這事得用點巧。”張瀚沉吟著道:“明天我宴請袞布和多爾布他們,不談正事,你隔天把風聲傳出去,他們定然急著求見,我找個理由避之不見,等察哈爾那邊打贏了的消息傳回來再說。”

孫敬亭苦笑道:“你就這麽確定會打贏?”

張瀚翻了下白眼,說道:“那麽你說呢?”

孫敬亭笑而不語,將區劃圖給拿走了。

……

第二天張瀚在中午召見袞布等漠北來人,包括賽音諾顏部的台吉們,還有卻圖汗也參加了宴會。

純粹的漢人廚子做出來的各色菜肴另得這些只會清水煮羊肉的蒙古貴族們大快朵頤了一番,雖然晉北乃至山西都可稱美食沙漠,山西菜實在乏善可陳,明末清初時正是魯菜大行其道的時候,後來鹽商勢力興起,淮揚菜後來居上,宮廷菜也算是魯菜和淮揚菜結合起來的變種,到清末民國,才有川菜,湘菜,粵菜等各大菜系的流傳。

就算如此,這些蒙古人也是吃的滿嘴流油,不得不說這些家夥的胃口真好,這些貴族真的是吃牛羊肉長大的,身體素質相當的棒,一把年紀了胃口比漢家的小夥子們也絲毫不差。他們一般在中年時還是很健壯,走路時都有一股勁力,這些人的衰老則是來的相當突然和迅猛,仿佛一夜之間就會被抽走所有的精氣神一樣。

漢人士大夫們老的從容,雅致,蒙古人一旦老了,則就是一副衰朽模樣,連騎馬這樣的事都變得困難起來,騎馬對蒙古人來說就象漢人喝水一樣自然,如果連馬也不能騎了,就會被人視為命不久矣。

當宴席散去時,炒花台吉上馬時就費了一番周章。

很多蒙古貴人自發的來給老台吉扶著馬,並且做出衛護的模樣。

巴林人,翁牛特人,蘇尼特人,內喀爾喀五部已經潰散了大半,但還有相當的殘余,炒花在這些人眼裏的威望無人能比。

要不然的話,當女真人逼上門來,大夥都選擇投降,林丹汗也拒不出兵的時候,炒花怎麽能聚集起幾萬大軍,與女真人打了一次相當有聲有色的會戰?

可以說,這個老頭無愧四十年來經營起來的強悍形象,雖然對大明那邊這廝是個惡魔,強盜,無惡不作的惡棍,但對蒙古人來說就是英雄,豪傑好漢,貴族中的代表人物。

這很矛盾,原本炒花理應被和記抓獲之後明正典刑,殺掉他才能叫很多遼鎮的漢人心中暢快。可是炒花是主動來歸,和記不能殺他,況且炒花禍害的是遼東人,宣大這邊的人對他沒有那麽痛恨。

如果和記是在遼東起家,炒花十條命也完蛋了。

這個老蒙古人整個頭發都白透了,六十來歲的年齡,如果是保養得當的漢人高官,可能還在內閣中呼風喚雨,最不濟也能當個鄉老,精神體力都不會太差。

炒花已經快直不起腰了,上馬的動作也相當困難,可是在受降城裏也沒有轎子坐,張瀚從不坐轎,一直騎馬,也會坐馬車,轎子是馭人為牛馬,張瀚絕不允許自己的治下出現人擡的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