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3章 官廳(第2/2頁)

弘治十年三月,又修倉庫及萬春宮,命令京營一萬多士兵前去修造。同年十月,又派京營官軍八千人給他丈母娘金夫人修造房子,五千人修神樂觀,三千人修城樓,三千人給重慶大長公主造墳,還派了一萬多人去采柴薪。

此後,又在張皇後的老家興濟,為張家興建崇真宮。

弘治十四年,又命官軍修理內外城、內府諸門,社稷壇、午門以及九門城濠。

其它還有修建清寧宮,毓秀亭什麽就不用說了。

除此之外,孝宗甚至利用軍士為他養豹。你沒有看錯,用軍士養豹不是明武宗專利,明孝宗也這麽幹。不同的是,明武宗的豹房勇士除了養豹還要在內教場操練,明孝宗的就只是養豹而已。

由於弘治年間土木繁興,工程密集,全由官軍來負擔,京營官軍幾乎沒有正常進行過操練,好好的軍隊成了工程隊。其繁重的勞力更讓士兵們不堪忍受,紛紛逃役。

可以這麽說,京營就是在孝宗手裏廢掉的!

孝宗駕崩後,武宗還沒有即位,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下了第一道命令,罷京營官軍供役。可見在當時十五歲的朱厚照心中,早已對官軍占役、不復操練的現象深惡痛絕,還沒等登基就先下令罷之。

到了正德年間,武宗重視京營建設,即位之初就命兵部等清查團營、清勾逃亡人數、選兵,重新恢復了操練。在武宗的親自帶領下,從團營中又選精銳組成東官廳,和後來調入京城的邊軍“西官廳”合稱“兩官廳”。此時京營不僅堅持操練,還不斷被派往邊鎮守衛作戰,以提高實戰能力。

而官軍占役的現象也有所好轉。查閱武宗實錄,京營官軍從事的主要工程只有弘治十八年的泰陵建設,正德二年建豹房,正德九年的乾清、坤寧二宮建設(毀於火災必須重建),正德十四年四所宮殿和獻陵工程建設,以及正德九年一次京都城垣建設,還是聽從工部的請求。

雖然有一些工程也是為了他的一己之私,比如加修建沒有必要的宮殿,但明顯工程量比孝宗時少了許多。並且由於這時候已經選了精銳“東官廳”,從剩下的團營官軍中派遣士兵,並不會讓整個京營操練荒廢,也算是同時保證了建設和操練兩不耽誤,朝臣對京營占役的抗議之聲比之弘治年間也大為減少。

當然,正德朝士兵逃亡者也有,但大部分是因為戰鬥的原因逃亡,不是因為工役。怯戰逃亡可以說是士兵的責任,因工役逃亡就只能說是領導者的責任了。

這是武宗對孝宗弊政的一大改革,他身體力行,對恢復京營戰鬥力的努力一直持續到正德朝結束。

聽完了周遇吉洋洋灑灑的一大通話,黃得功也是目瞪口呆,半晌過後才道:“原來聖主仁君,不過如此。”

黃得功又道:“反而是武宗皇帝,一向被人說荒嬉不道,沒想到在這事上,還是武宗皇帝比孝宗皇帝要強的多。”

“東官廳和西官廳兩廳一立,選入精壯訓練,又後來召江彬等邊將入衛,東西兩官廳到邊鎮出戰,天子也禦駕出征。”周遇吉神采飛揚的道:“我輩武人,在正德年間算是揚眉吐氣了。但就算這樣,皇帝出征的戰果,文臣們一樣敢貪墨,幾萬人的大戰,上報的斬首只有一級,簡直荒唐可笑,他們就是這樣故意抹黑武宗皇帝,使得武人無法依附皇帝從他們手中奪回權力,照樣要把武人給壓下去。武宗皇帝時,邊境上北虜被壓著打,沒隔多少年,俺答就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京營不敢出戰,只能閉城僵守,不是人家搶足了自己退走,嘉靖朝的大明官兵沒有任何辦法可言,你說可笑不可笑?”

“比諸當世,也沒有多少可笑了。”

黃得功一句話,使得周遇吉也是搖頭不語。

黃得功又一拳砸在桌上,不滿的道:“文官們把國家弄成這亂糟糟的模樣,餉械俱不足,打了勝仗就是他們的運籌之功,打了敗仗就是吾輩不肯效死,他娘的,道理全被他們占去了。”

周遇吉不動聲色的道:“人家抓著印把子和筆杆子,權力和輿論皆在掌握之中,我輩的形象從唐末之後就敗壞不堪,沒聽說民間有這樣的話,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