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章 為難(第2/2頁)

“雖然如此,我擔心的不是這個。”周遇吉面色凝重的道:“新任大同巡撫是從延綏兵備升上來的,此人名叫洪承疇,福建人。這個人的才幹操守都很受推重,我也了解過,此人確實有本事,在朝中的人脈也很好,關鍵是他在大同幾年,並沒有收受過和記的賄賂,這就是相當難得的事情了。這幾年來在大同為官的,最明顯的怕是現在任福建巡撫的那位了,其余的文官武將,也罕有不受和記拉攏的,洪承疇有這種操守,才能在數月前剛任兵備道,轉瞬又任巡撫,朝廷這是寄托之重在其一身,足可見老兄到了大同,新任巡撫也必定倚重,文武並力,掌握局面不會太難。所憂者,還在於中樞也。”

“這話怎麽說?”

“朝廷如果不振作,恐怕和記發難的時候,我們很難擋的住。”

黃得功皺眉道:“我也覺得很難,但周兄沒有說出口之前,這話我都不敢亂說。”

“大同兵馬,梳理之後可得五六萬馬步,近十年來朝廷多次從宣大抽兵,不過大同和宣府出的兵都不算最精銳的兵馬,就算這樣損兵折將也不少了,數年之間,各鎮加起來也折損了十余萬人。宣府兵馬,最多也只有三四萬人,薊鎮也是五六萬人,三鎮相加十幾萬人,然而能上陣打仗的精銳兵馬各鎮相加不會超過五萬人,加上甘肅寧夏榆林山西各鎮,可用之兵不過十余萬人。加上遼鎮,可用之兵不超過十五萬人。兵馬在冊最少六十萬以上,可用者不超過十五萬人,然而朝廷對此並無所知。”

黃得功插話道:“兵馬運用得當的話,十幾萬兵也足堪大用了。”

周遇吉道:“話是這樣說,可是從甘肅到遼鎮,四五千裏之遠,可用之兵不過十幾萬人,九邊盛時可是過百萬實實在在的強兵,邊防憂患至此,中樞卻是毫無辦法,豈能不憂?況且東邊還有東虜,遼鎮和薊鎮需得小心防備,宣大兵馬也要隨時被抽調,朝廷現在又得防備和記,請問,錢糧從何處籌措,兵馬如何備辦,將領其何選調?憑我等數人,最多輯防走私和人情關托,想要重振邊防,豈非……”

周遇吉想說豈非癡人說夢,但想了一想,做出眼下布置的是皇帝本人,這話在他喉嚨裏滾了兩下,又是被咽了下去。

這時會館的人帶著夥計,端著兩個大托盤送著兩大碗羊肉面進來,青胎大碗裏冒著熱氣和蔥花的香氣,還有羊肉特有的味道,令兩個武將食指大動。

周遇吉笑道:“話還沒有談幾句,又得開吃,在下都覺得撐著了。”

這話也算是對主人的贊美,黃得功臉上露出笑容,說道:“周兄請,吃飽了上了濃茶,再細細談。”

黃得功越發覺得眼前這武將是粗中有細,果然不是凡物,與他一席談,恐怕對自己上任之後的思路也很有幫助。但他原本熱切的心也是叫這人給說涼了……確實是如此,朝廷盛時九邊有過百萬兵,防備著萬裏邊疆,從甘肅到遼東,北虜的幾十個部落和女真人是主要的防範目標,就算陳兵百萬,仍然是有被北虜攻進京師四周的紀錄,至於被虜騎深入,折損兵將的記錄就更多了。

現在東虜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威脅,朝廷在遼鎮一年要花幾百萬,就算這樣還是漏洞百出,別的軍鎮當然就被嚴重的忽略和削弱了,比如大同那邊,一般好幾個月才會發一次餉,平時只是供給一定數量的軍糧,防止軍士快被餓死而造反。

當然當兵的也會用一些辦法自給自足,也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各種亂象都來自於大大明廷軍事上的失敗而引發的財政上的破產,包括邊境走私不絕,主要原因當然還是軍鎮缺錢,根本就不可能整肅軍紀。

同樣的尷尬局面也落在了黃得功身上,要想控制局面不難,但要想振作起來,重振大同軍鎮,恢復實力,鞏固邊防,一個總兵能做到這些?不要說別人了,黃得功自己也是毫無信心。

但皇帝對他寄予厚望,天語淳淳,當面囑托,黃得功咬著牙,舉著筷子,一時竟是忘了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