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京營(第2/2頁)

除了更換了兩個總督,四個巡撫,還有十幾個兵備道,此外就是各鎮的總兵和諸路的副將,包括一些重要防禦區的參將全部會被更換。

將領的人選除了一些來自南方的明軍將領之外就是從京營中選取了,京營將領一直在天子腳下,很多是京中世代將門出身,有一些則是勛貴家族裏的分支,比如長子襲爵,次子為將,然後兩個門庭分別傳下官職爵位,到了這個時候都成了根深葉茂的大家族。

京營將領之中不乏這樣的世襲職位,包括守備皇城的三衛禁軍,旗手衛,府軍前衛,錦衣衛。而京營中則是以三大營為主,當然現在更具有實力的是禦馬監統帶的四衛勇營,黃得功就是四衛勇營的參將,並且是有名的能帶兵的將領。

和崇禎中後期的情形不同,天啟年間和崇禎早年的京營其實是還有一定戰鬥力的,當然不是三大營,而是四衛勇營。

包括第一次的女真入侵,在廣渠門是京營兵出擊,把按著宣大兵和關寧兵揍的女真人給攆開去了。

眼前黃得功的一番對答,最少還是叫皇帝相當滿意,並且頗為認可的。

“你是開原衛人?”

“臣其實不是遼鎮人。”黃得功聲音清亮的道:“臣是南直隸靈壁人,少年時在腳行謀事,有一次幫著一位貴人運貨到京師,路上有一些杆子土匪之類,都是臣打退了他們。貴人感覺臣是個武夫的料子,所以舉薦臣到遼鎮當兵,後來轉了籍到開原衛,再下來臣才被選進京營裏來當兵。”

這麽說這黃得功不僅不是將門世家出身,以前還是那種被人詬病的腳夫。

天啟有一種直覺,眼前這人不象是大將之才,但操守過關,而且確實對自己和大明忠心耿耿。

因為他的經歷是“貴人”相助,天啟知道那個貴人是朝中的文官,後來黃得功在遼鎮也是發展的很好,一路上都有一些真正賞識他才幹的人,現在又被引在天子駕前,從一個最底層的腳夫到了京營大將,眼前這黃得功的表現也相當明顯,知恩感恩,但並沒有拍著胸口說自己是忠臣良將,天啟感覺這樣的人很靠譜,比起那些只會按著文官提點來奏對的勛臣將門的人選要好的多了。

原本給黃得功安排的是宣府左協副將,天啟這一瞬間卻是改變了主意。

“卿聽朕言。”天啟鄭重的道:“今大同總鎮以老邁出缺,朕令汝接此任,卿且勉之!”

不僅是黃得功意外,在場的幾個太監和禮部引見人員,一個郎中,眾人都是相當的意外。天啟皇帝更換九邊將領的動作很大,但目前來說只是換了幾個副將和參將,幾個邊鎮的總兵還沒有更換。

大家都知道皇帝最想換的就是總兵,其次是總督和巡撫。

文官易得,目前來說更換的總督和巡撫都差不多要就任了,還有幾個兵備道的人選正在斟酌考慮之中。

最要緊的肯定還是將領,九邊的文官主持大局,仗卻是要武將去打,沒有得力的武將,文官的能力再強也無能為力。

挑選武將因為不打算從西北將門中選,只能在京營和河南,山東,還有少量的遼西將門中選取,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十分頭痛,要挑選出年富力強,勇於任事,甚至最少在儀表和奏事上合格的人選都不是太多。

這一次推出的黃得功其實也不是正經的京營將領,不過在黃得功身後還有一個相當不錯的將領,正經京營出身,能力也相當出眾,在京營中有著很不錯名聲的遊擊將軍周遇吉。

“卿就是周逢吉?”天啟笑意吟吟的看著另一個黑臉的武將,說道:“聽人說卿為人忠厚魯直,喜練兵,每日愛看兵法,朕賜你兵書數百冊,由卿帶到任上去看。又聽人說,卿曾言:各位都是家世良好的紈絝子弟,只怕將來難以征戰疆場,平時為什麽不勤於操練來報效國家,而愧對朝廷發給的俸祿呢?”

周遇吉頓首道:“臣惶恐,確實曾有這樣狂妄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