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憂慮(第2/2頁)

科爾沁人和女真人十幾年的盟約也不是假的,近日來奧巴台吉等人暗中都試圖派使者往農安堡一帶去送信,可是都在封鎖線前被擋了回來。

這一下科爾沁人才明白了一些和記的決心和潛藏的力量,但仍是沒有倒向和記的意思。

幾個和女真那邊結親的台吉一直在暗中派人過來示意,表示現在的情形只是暫時,等和記大軍一撤,或是女真大軍趕來,科爾沁人肯定還是要站在女真人一邊。

十幾天的時間匆匆而過,譚泰和舒穆二人一直在格勒珠爾根城裏住著,反正吃喝不愁,也不太擔心自己的安全,和記的人只在外圍駐守著,並沒有進入木城之內。

當然譚泰和舒穆也早就約好,如果和記的人突然進來對他們下手,眾人只能進行決死的抵抗,不要妄想活命,也絕不能被俘。

四周的情形看起來還算正常,遠處是蕃騎的駐處,獵騎兵們駐在更南一些地方,前幾天據說有獵騎兵往南方去,那邊已經有和記主力的前鋒出現的消息。

零散的牧人在畫布一樣的草原上放牧著,前一陣的戰事導致科爾沁人損失相當的慘重,大量的在北邊綽爾河和雅魯河下遊草原放牧的牧人被殺,或是被俘,牧群幾乎損失殆盡,哪怕是對科爾沁這樣的大部落來說,此前的損失也等於是小腹上被人刺了一刀,導致了大量的失血。

哪怕最蠢的台吉也不會幻想著和記的人會把牧群還給他們,刑白馬盟誓之前雙方處於交戰的狀態,哪怕是和記把格勒珠爾根城燒了,科爾沁人要麽抵抗到底,要麽就得忘記仇恨。

損失再大,也只能自己慢慢添平傷口,用時間來恢復損失。

盡管沒有發現異狀,譚泰和舒穆相當的吃驚,和記大軍是在大明宣府北方的草原上往這邊來,相隔有一千多裏的路程,從發布檄員到動員大軍,然後一路沿途要收攏征服那些小部落的蒙古人,要部署多部大軍往察哈爾部夾擊,結果才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前鋒已經出現在科爾沁人的牧場南端?

“敖漢部,奈曼部,巴林部,翁牛特部,全部盟誓歸順了和記。”科爾沁人面色發沉,神色異常的難看。

敖漢的歸順不奇怪,他們的部落就在察哈部的右側,後世錦西和秦皇島的左側,也就方圓四五百裏地,牧人才幾千人,是一個很小的小部落,他們既沒有能力抵抗和記的大軍,也沒有任何理由抵抗。

在這些年來,林丹汗多次欺淩這些小部落,侵占他們的牧場,搶掠他們的人丁和牧群,加上教派的沖突,這些小部落早就和察哈爾人離心離德了。

“還有巴林部,也倒向和記了,已經盟誓歸順。”

蒙古人的盟誓是有約束力的,就象科爾沁人和女真人盟誓過,到現在來說他們還不願背盟。當然也得看現實的情況,和記的大軍來了,女真人沒來,於是盟約也就可以破壞。

譚泰知道大致的地理情形,前幾年他在格勒珠爾根城時經常出訪各部,知道各部的大體位置。

總的來說,從薊鎮一帶到關寧右側是喀喇沁人,再往北是敖漢部,敖漢部的左側就是後世的赤峰地區,也就是現在察哈爾人的本部地盤所在的地方。

有大量的山巒,密林,也有大片的草原。

赤峰南邊是後世的承德地區,也就是幾十年後的圍場所在,在康熙年間因為察哈爾人的衰落那一大片幾百裏方圓的地方幾乎成了無人區,成了兔帝玄燁打獵的圍場。

現在這一大片地區是十幾萬察哈爾人活動的區域,察哈爾人的北邊就是翁牛特部和巴林部,再往左側就是巴爾虎人和諸多小部落的地盤,也就是後世的錫林郭勒草原的一部,從這裏往西南,就是和記主力左路軍,李從業率領的第三團為核心,連輜兵在內兩萬人從這裏出發,抵達巴爾虎草原,留下兵馬沿途駐守,主力繼續北上,從後世興安盟地方抵達烏蘭浩特,沿綽兒河一路南下,這是張獻忠率領的分遣隊的路線,現在主力已經抵達科爾沁草原和巴林部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