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炮團(第2/2頁)

整個遼鎮因為是戰略重心的重心,火炮配給最多,關門上有,寧遠城頭就有十幾門重炮,除了這兩處地方外就只有京師城頭有紅夷大炮。

數月之後,新鑄的大炮會放在收復的錦州等修復的城池上,成為大明最強力的防守力量。

大明的軍國重器就是這些新鑄的紅夷大炮,堪稱鎮守國運的神器,結果在和記這邊就是被馬車拖著亂跑,一點兒沒有京師那裏奉若神明的那種敬畏和慎重。

要知道,這些大型火炮鑄造不易,工藝相當的困難,耗費的當然也是大量錢財。

就算到了清朝康熙中葉,半個世紀過去之後,鑄成的火炮還被清朝皇帝賜給各種大將軍號,以表達重視。

看著眼前的火炮洪流滾滾而過,有幾個宣鎮武將突然感覺一陣心酸。

很快重炮團走完,一群明軍將領都有點松了口氣的感覺。

“唉,我們回去吧。”

楊國柱瞬間象是老了十歲,令得他身邊的親信們一陣心酸。

但沒有人能說出什麽寬慰的話來,任何人都知道什麽寬慰的話都只是自欺欺人。

楊國柱早年是一個有野心的將領,他的目標當然是能建立自己的一份功業,後來隨著遼東局面的崩壞,楊國柱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掌握住一個九邊重鎮,建立自己的班底基業,令朝廷不會隨意把自己調向遼東。

身為一個較為滑頭,擅長人際關系的將領,如果不是有和記的存在,這個目標還是相當容易被實現的。

現在楊國柱已經不奢望能留在九邊,只盼著能調任內地軍鎮了。

雖然類似貶斥,但總比留在險地要好的多。

“從今日起,未得我軍令者不得擅自出邊。”楊國柱從山坡上下來,看著諸將,淡淡的道:“至於過路兵馬,未明其目標和所屬部落,不得擅自有所動作,釁不得自我開,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

“請大帥放心。”

看著一群“會意”的將領們,楊國柱心中卻是有著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很想一鞭抽向某張可惡的臉。

身為大明重將,居然就都是這般成色?

“大帥放心。”一個遊擊不以為恥,反而洋洋得意的道:“甘肅總兵官,榆林總兵官,還有大同總兵,山西總兵,薊鎮總兵,一定都是如大帥一樣的做法,不會有什麽異外的。”

楊國柱沒有一鞭打過去,反而對身邊的中軍官道:“和記很快就會打完這一仗,準備些禮品,等算著張大人回師的時候,用我的名義悄悄送過去。”

“是,大帥。”

“那什麽天可汗的傳言,不要上報。”

“是的,大帥。”

“唔。”楊國柱眼光看向東邊,薊鎮總兵黑雲龍估計也是如自己一樣的處理方法,在這種事上,大家一定會很有默契。

“呵呵。”楊國柱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聲,似有幾許自我解嘲,幾許狡黠,又有幾許悲涼。

……

“嗯,好了。拿下去吧,處理掉,不必聲張了。”天啟皇帝聽完乾清宮太監念的奏折已經是滿臉的疲憊,皇帝年輕的臉龐上滿是倦色,眼神中也是充滿憂慮。

皇帝近來的身體還算不錯,體力和精神都有所恢復,但不論如何皇帝的身體也不象是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反而象是進入中年之後疲憊的中年男子,一舉手一投足都沒有青年人的朝氣和活力。

不管是處理國政還是在後宮努力耕耘以試圖再叫後妃懷孕生下皇子,這兩件事皇帝都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哪怕是軍國大政,天啟皇帝的關注度也是遠不及前兩年了。

盡管地方官員不曾正式上報和記對林丹汗用兵的消息,只有邊將含糊不清的大股不明兵馬過境的奏報,各鎮完全沒有戒嚴的打算,也不曾請撥兵馬糧草,從甘肅到榆林再到宣大和薊鎮,到處都是一片平靜。

連帶著遼鎮都消停了,前一陣袁崇煥奏報十三山大捷,團練兵馬在祖大壽所領官兵的配合下破圍而出,似乎還掌握了廣寧和義州衛。

袁崇煥的奏報還是相當謹慎的,並不認為現在朝廷在遼西的實力足夠大,大到可以收復廣寧的地步。

按這個新任遼東巡撫的看法,還是以十三山團練為主,官兵為輔,如果事有不協則山上團練照舊退回山上,官兵則是以守備錦州為主要任務。

把寧錦防區穩住了,重修大淩河和小淩河到西平諸堡,把三叉河防線穩固住,這才談的上真正收復廣寧地區。

朝廷對袁崇煥的奏報還是滿意的,遼東巡撫不愧是久鎮遼東,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