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傳檄(第2/3頁)

一個輕炮營隨著獵騎兵營行動,草原上滿是紅色和灰黑色的身影。

大量的馬匹則是各種雜色,如同雲錦一般鋪滿了整個草原。

在商團軍的右側方是燕山山脈,隱隱約約的看不太清楚。

但山脈頂端的蜿蜒而過如龍蛇般的長城,還有一個個雄偉之極的空心敵台,居然能隔著很遠也看的到。

似乎還有大明的紅色旌旗在春季的薄霧中飄蕩著,隱約有聲聲鼓聲和號角聲。

這一片牧場原本是喀喇沁人所有,這一片地方曾經有很多部落,在此之前就是朵顏三衛中的朵顏衛在這裏放牧,後來泰寧衛的不少部落也遷移過來。

土默特人強勢的時候也曾經影響過這一片區域,著名的黃台吉,其實也就是皇太極,這是蒙古貴族對喜歡的長子慣用的名字,俺答汗的長子黃台吉曾經於此多次攻伐大明,其父俺答汗的兄弟號小王子,多次寇邊,被戚繼光所擊退。

後來土默特人的實力消退,這一片東西九百多裏,南北四五百裏的地盤歸了喀喇沁人,等於半個多山西省大的地盤養活了好幾萬牧民,當喀喇沁人西遷逃避林丹汗的兵鋒後,一些小部落和察哈爾人占據了這一片地方,他們在此放牧之後也是完全沒有想到,會有漢人的軍隊從草原的另一端殺過來,並且是有蒙古騎兵混雜其中,而首領人物就是已經被加了天可汗尊號的和記的大東主。

對和記,已經沒有哪個草原上的牧民不知道了其存在了,張瀚更是其中一個傳奇人物。

聽到張瀚被尊奉為天可汗之後,在場的牧民們都顯露出復雜的表情。

他們當然尊重強者,事實上如果是哪一個草原部落之主到了和記這樣的實力,擁有這麽多的支持和這麽大的地盤,怕是所有的牧民早就都臣服了。

問題是張瀚是漢人,這叫很多人心生別扭。

然而在宣讀檄文之時,又有很多人聽進去了。

林丹汗確實是這樣,胡作非為,仗勢欺人,搶掠別的部落的丁口和牧群來壯大察哈爾人自己的實力。

問題是他做了這麽多年,察哈爾部不僅沒有變強,反而比十幾年前更弱了。

這叫很多人都瞧不起林丹汗,而這個蒙古大汗對此一無所知。

加上紅教和黃教之爭,信奉了黃教的牧民對林丹汗就更加不滿了。

“……倘有久陷賊部之中,自找來歸,或殺其頭目,以其首級來降者,一律免罪,遣其回原部。若以部落歸附,反正來投,則既往不咎,本人一律收歸帳下,與諸汗,台吉,一視同仁……”

隨著商團軍軍官的宣讀聲,那些小部落中的騷動越發厲害了。

察哈爾人在發現商團騎兵的時候已經縱騎逃走,連牧群也不要了,獵騎兵們突如其來,完全使這些察哈爾人措手無策。

這時這些小部落才發覺察哈爾人的無力,平時這些察哈爾人吹噓的厲害,好象他們隨時能再聚集起大兵,將和記的防線一舉突破,然後舉族西遷,拿下土默特人到鄂爾多斯的牧場,臣服這些無能的西蒙古部落。

結果商團軍剛剛一出擊,察哈爾人整個部落都跑的幹幹凈凈。

留在前線的是來自察哈爾八鄂托克為主的部落牧民,察哈爾八鄂托克已經逐漸分化,自立,和本部有所區別,不過在林丹汗西遷時還是有六個鄂托克與本部匯集一起離開,有兩個鄂托克則被林丹汗下令留下,把守原本的牧場。

當西遷失敗之後,本部歸回察罕浩特地方,留下了阿喇克卓特,奈曼,敖漢,主亦惕等左翼各部在沿大同到薊鎮的塞垣之外放牧,也就是原本的喀喇沁牧場。

還有浩齊特,蘇尼特,克什旦等部一路向東側展開,那是原本內喀爾喀的牧場,原本的翁牛特部和巴林部等部還算完好,與這些察哈爾部的右翼犬牙交錯,都是各自守護著自己的牧場。

還有相當的小部落,也就是張世雄等人眼前的這些,他們趁亂占擾了一些不屬於自己的牧場,想擴大自己部落的地盤,休養生息,壯大部落。

再往東北方向,則是科爾沁人和察哈爾人的本部所在,科爾沁人主要在後世的興安盟地區,也有少量在後世遼寧地區,而察哈爾人在後世的通遼,赤峰地區放牧。

當商團軍出現的時候,左翼和右翼的察哈爾人都開始逃跑。

開始前兩天還偶有交戰,一些原本被布置在前線的台吉和他們的甲兵試圖抵抗。

在此之前察哈爾人一直維持著虛假的攻勢,特別是天啟五年時,由於主力都在,察哈爾人和商團軍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交戰,雙方的戰損比其實很難看,大約得死一百個察哈爾人才能換掉一個商團軍人,但由於商團軍奉命保持克制,戰線幾乎是一直維持不變。

這給了察哈爾人嚴重的錯覺,總叫他們感覺再使一把子力氣就能把戰線拿下來,而和記商團軍的力量也沒有傳聞中的那麽厲害,所謂降伏漠北三汗和打敗了土默特部,多半是這些部落太過廢物無用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