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明天(第2/2頁)

當然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沮喪的聲音,留守軍人多半是一些還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從他們以體能和隊列訓練為主就看的出來。

這些新兵還沒有夠資格上戰場,他們還得經歷半年以上的騎馬和技戰術的訓練才夠格,在此之前只能在各處的軍營裏訓練,野外拉練,行軍訓練,然後是駐守任務,最終當他們合格之後,才會有可能被派上真正的戰場。

在此時這些小夥子們只能用歡呼聲替張瀚等人送行,也有人發出懊惱的嘆息聲。

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打完林丹汗之後就沒有大仗可打了,這些來自大明的小家夥們還沒有復雜的思想,根本沒有想到有可能會有一天他們揮刀踏上大明的土地。

“哲丹喇嘛願向大人敬獻哈達,祝大人此行一切順利,消滅林丹汗這個醜類。”

出得軍營不遠,一群蒙古台吉和喇嘛們站在一起,四周圍著很多青城的居民,當然也包括很多軍司人員。

“多謝。”

張瀚跳馬下來,由得那個黃教的小活佛將哈達掛在自己的脖間。

這東西就算出城就扔,此時也得給面子接下來,沒必要為一個小細節去得罪人,何況黃教與林丹汗真的是生死大敵,出兵打林丹汗,最高興的還不是和記上下,而是這些黃教的喇嘛們。

一路前行,各個路口都有一些喇嘛在等著敬獻哈達。

在青城中其實喇嘛的數量已經減少了很多,和記的借口是進入之初喇嘛懷有敵意,和漠北的黃教領袖們和解之後,和記稍微放寬了一些禁令,喇嘛可以自由進出。

可是他們原本的寺廟都被征用了,只有少量的寺廟留存,根本容不下太多喇嘛進駐。

在此之前這些喇嘛們都是跑到鄂爾多斯的白城子中的寺廟容身,那邊幾乎就是一群寺廟建築構成的城鎮,他們在那邊可以容身。

等張瀚帶兵把白城子也打下來之後,這些喇嘛生怕白城子的寺廟也被征用,紛紛到青城來討好,還好,時間推移過去,這些喇嘛發覺青城的和記高層並沒有再征用他們寺廟的意思,紛紛放下心來。

這一次的儀式也是一種表態,自此之後,黃教承認張瀚在草原上的地位,而張瀚適當的放寬一些禁令。

當然黃教想如歷史上那樣在草原上一家獨大也是不可能了,大量的漢民進入,內地的佛寺和道觀都紛紛進來,搶占了地盤,還有城隍廟關帝廟等寺廟紛紛建成,每個屯堡都會有一個小土地廟,對篤信這些神道又喜歡兼容並蓄的漢人來說,信奉黃教一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這種宗教上的寬容性令得外來的傳教者們相當的無語,事實上天主教的傳教士們和喇嘛們有相同的感覺。

漢人很容易信神,你和他說起神怪之事他們都聽的津津有味,特別是提起上帝七天創世一類的事情,那些中國人聽的真是目不轉睛。

叫他們信教也沒有問題,反正多信個神仙不吃虧。

但涉及到只能信上帝一個,就有一半以上的人退縮了,再涉及到一些戒律之事,比如不能納妾,九成以上的士大夫轉身就走。

再有不能燒香,不能供奉木雕泥塑的神明一類,不能燒紙,這時九成以上的普通百姓也掉頭離開。

對張瀚來說這情形無疑有些好笑,還好他能在聽報告時忍住笑意,並沒有笑出聲來。

湧出來的人群越來越多,還好有治安司的人負責組織,並沒有出現混亂。

這一次的規模比出征套部時還要大的多,畢竟人們都感覺這是對蒙古人的最終一戰,意義重大,相當的令人振奮和鼓舞。

相形之下蒙古人的態度有些尷尬,他們既要做出支持張瀚的姿態,不免又對黃金家族即將的覆沒感覺傷心。

從鐵木真橫空出世一統草原,到現在已經過去近五百年了,這一片大地蒙古二字已經成為代名詞,從最早諸的柔然東胡到匈奴突厥,再到契丹和女真,然後就是蒙古,乞今為止還沒有另外一個遊牧民族取代蒙古,現在這一切的光榮就要成為歷史,稍微有些心腸的蒙古人都會覺得感傷,當然也有很多人無所謂甚至快意,相比和記的漢人,林丹汗的威脅更大,也更加窮兇極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