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驛卒(第2/2頁)

在李鴻基心裏,東虜不過是和北虜差不多的蠻夷,可能強盛一時,但不可能是漢家兒郎的對手,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強兵的對手,他不怎麽把這些蠻夷韃子放在眼裏,對遼西的事兒關注的是遼鎮沒用,而不是女真人的強悍。

這種心理影響了他後二十年的很多決斷,直接導致了華夏文明三百年的斷層。

當然李鴻基的驕傲也不是完全沒有來由,以秦人為主的農民軍相當的強悍堅韌,李鴻基本人就是傑出的代表之一,而在洪承疇領八總兵援錦州時,力戰不退,在劣勢下勇敢沖向皇太極大旗的軍隊,仍然也只有秦軍一支而已。

“咱們不扯這些了。”把總對李鴻基道:“你趕緊去各衙門送公文,遲了要小心挨板子。”

李鴻基看看城門口,說道:“不遲,我早到了半天,離時限還遠著。大人,這一趟逃難的又不少啊。”

“嗯。”

劉把總點了點頭,說道:“是不少人,還好朝廷有賑濟要到了,上頭叫開門,要不然的話也不能這麽全放進來,要出亂子的。”

李鴻基已經當了一年多驛卒,他喜歡動彈,不象有的驛卒就呆在驛站裏伺候差事就行,驛站裏出外跑的活計都是李鴻基給包下來了,這一年多跑下來,地方情形熟了,地理當然也熟了,很多人情世故,地方公事,自然而然的也是熟悉了不少。

“鴻基,”劉把總笑著道:“啥時過來幫我,過來我就給你個隊官當當。”

“不敢。”李鴻基笑道:“弟兄們都比咱強,哪能這樣,把總大人這麽一說,我是定然不敢過來了。”

驛站呆著很舒服,不要操練,無非就是跑跑路,還有馬料可以貪汙,總體來說這差事比邊軍不容易謀,當了驛卒足夠養家糊口了,朝廷一年撥給驛站幾百萬兩,比邊軍的軍餉還優厚的多,李鴻基當然不可能放著驛卒不幹,去當刀頭添血謀生的邊軍,還不一定月月關餉,就算當了隊官,也不一定能過的舒服,看眼前的劉把總,雖然官職比驛丞高的多,可是過的還真不如驛丞舒服。

劉把總當然也知道李鴻基不可能過來,只是愛惜人才,所以才用開玩笑的口吻這麽一說,李鴻基打哈哈,劉把總也是哈哈一笑,這事就算揭過不提。

這時人流湧動,開始往城中的各大街巷散開,寧夏鎮城是後世銀川市,在後世都是不大的城市,在此時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州城大小。

在這樣的西北地方,能經營出這樣一個城池也是數代百年之功了,寧夏鎮西起賀蘭山一帶的中衛縣,沿黃河而東至大鹽池,在靈武到陶樂一帶靠黃河天險沒有築邊墻,在賀蘭山到靈武一線則是軍堡林立,築有兩到四道邊墻。

就算如此,此城與普通的邊城一樣,在二百多年的時光裏經歷過多次戰火的考驗,北虜強盛時期經常有警訊,乃至被打到鎮城附近,就在二十多年前,套部還從青海進發,圍攻河州和洮州一帶,寧夏和甘肅還有固原三鎮同時發出警訊,整個鎮城封閉,多少逃民往這幾個鎮的鎮城跑,結果都被鎮將拒之城外。

李鴻基當年還沒有出生,當然未曾親歷,不過眼中看到難民蜂擁而入時,心中還是油然而生一種激動和感激的感情。

“還是大明天子好啊。”這個時候還沒有讀過幾本書的李鴻基,用相當樸實的語言稱贊著道。

……

告別了劉把總之後,李鴻基策馬在城中的街道上往北而去。

他是從南門進的城門,總兵府邸和兵備道等官衙都在城中心,這一點和任何一個大明的城池一樣,都沒有什麽特殊之處。

南北東西幾條大街構成一個十字,學宮和衙門在鼓樓東西的衙前街上,嶽王廟城隍廟一類的建築散落在四周,再外圍是一些官員和大戶的住宅,構成了整個城市的核心區域。

再外圍,才是一些商業區,有商行和普通的店鋪,他們構成了這個城市最有活力的區域。

當然由於寧夏鎮城緊鄰邊墻,在其西北方不遠就是都思兔河,是大片蒙古帳篷沿河放牧的所在,東北方向就是東套,是鄂爾多斯部的一部份在此放牧,另外就是庫布其沙漠。

在東南方向是一個湖泊,也是有名的花馬池,三邊總督就在這裏。

沿著寧夏鎮的東西兩個方向是綿延兩千裏的防禦區域,黃河和邊墻把這一大片土地保護在內,也使得這個小城有著還算安穩的市面,也就有著相對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