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墩堡(第2/2頁)

吳齊身為侍從官,對這些事還是記的很清楚的。

張瀚微微一笑,知道是軍情司文宣局的功勞,張永安他們做事確實很上心,可以考慮把那個文宣部門和軍令司的文宣部門合並,成立一個文宣司了。

張瀚一直知道文宣工作相當的要緊,這一點是穿越者的優勢,他把這個優勢發揮的很好,要不然他部下不分文武和領地內百姓的尊重和崇拜是哪來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又不是沒有,只有把自己平時做的事誇大一些,在人心中豎起絕對高大的形象,甚至沒有半點瑕疵,不管是能力還是道德上張瀚都是完美無缺的,最少在宣傳裏是這樣,把他打造成一個聖徒的形象在西方文明裏未必是好事,但在東方文明裏是相當需要的,人們總願意追隨一個戰無不勝又悲天憫人的仁德之主,張瀚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這樣的。

“老張你也來看看。”張瀚轉過頭去,張獻忠好歹也是連級軍士長了,在和記體系裏不比一個營官差太多,立下不少戰功又有地位,當然夠資格跟著張瀚。

接過張瀚拋來的一本圖書,張獻忠翻了幾頁就是眉開眼笑,對著張瀚道:“大人,俺頭一回覺得看書有意思。”

“哈哈,是極,是極。”張瀚對吳齊道:“和軍令司說一聲,這種圖書可以成為掃盲圖冊,這樣給士兵辦掃盲班時,可以更輕松一些。寓教於樂,不要弄的太刻板了。”

“是,大人。”吳齊笑著答應下來,他本人也很喜歡這些圖書,看著有趣,幾乎也舍不得放手。

張瀚轉頭問那個輜兵隊官,問道:“這墩堡幾時建好的?”

“建好半個月我們就過來駐防了。”

“哦,你們要駐多久?”

“四個月。”隊官答道:“明年化雪的時候就換防了,我們直接換到尚義堡,我們的家人多半在那邊居住,探親方便些。”

張瀚滿意的一點頭,軍令司在這方面向來很人性化,長時間的駐防完成之後戰士的心理和身體毫無疑問會很疲憊,能化解這種疲憊的就只有家人的陪伴,象明軍那樣營兵動輒幾年回不了家,甚至軍流到遼東的士兵一生也不要想再見家人。現在可不是後世,幾千裏路坐十幾二十小時火車就到了,比如從河南軍流到遼東,這麽遠的距離光是走路就要兩個月,還得算路上的吃食開銷,加上疲勞和水土不服可能帶來的疾病等等。

可以說有很多士兵從當上兵開始就是與家人天人永隔了,最多是通一下書信,或是托熟人老鄉帶一些物品,用這些來安慰思鄉心切的士兵,毫無疑問這是沒有什麽效果的。

和記這裏就不同,每個士兵都會有一年一次的年假,一般都是在長期的駐守或大工程輪換時給假,戰兵就是一次激戰之後會給一次假期,然後視他們的家人所在地方來安排新的輪值點,除了年假之外,也可以叫士兵和家人能多在一起。

哪怕是再嗜殺嗜血的獵騎兵們,只要和家人在一起時也會很平靜,天生的殺手也不可能願意把殺氣帶到自己家人身邊,連張獻忠這種粗胚子也很喜歡休假,獵騎兵們在小黑河堡附近有一個大型的居住點,張獻忠在休假時喜歡到小黑河邊上釣魚,那邊風景美好,林地和草原夾雜,有小型的山脈橫亙在天際,河邊水草密布,風景絕佳,魚也很好釣,晚間時用水草把魚串成一串,到一個小酒館裏叫店家收拾加工好,弄上一壺燒酒,一天就這麽消磨過去了。

沒有人不喜歡閑適和放松的生活,很多人對張瀚過於優厚的福利制度不乏微詞,但只有這種很人性化的休假制度沒有人會說什麽,畢竟沒有哪個蠢貨會和所有人過不去,包括他自己。

有時候孫敬亭會感慨幾句,大明太祖皇帝用人就是跟用奴隸差不多的思路,既不給官員優厚的俸祿,也沒有什麽官方假期,並且不準帶家人上任,有的官員從考中進士開始一直到家人死去丁憂才能回家,那時候和親人已經是天人永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