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進城(第2/2頁)

有人大叫道:“漢兒常常誇說自己是禮儀之邦,最講仁義,咱們倒是要看看這張大人講不講仁義,給不給咱們套部一條生路走。”

也有人面露威脅:“我們套部和鄂爾多斯萬戶也湊的起十萬大軍,未必就是人家刀板上的魚肉,想要地盤,怕是要從屍山血海上跨過去。”

眾說紛紜,不過都不得要領,只是在這些人的蠱惑下,一些原本已經敬服和記實力,一心想著只是來參拜臣服的小部落的首領們也是猶豫了。

此時上位者各有選擇,這些小部落反而是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他們只能留在原地,等著觀風望色。

他們也只能這樣,等上層爭出一個結果來之後,這些觀風望色的小部落就會投入勝者的懷抱,這就是生存之道。

……

“這幫孫子,還當自己是成吉思汗?”

剃了胡子的張獻忠面色焦黃,看起來少了很多威勢。

在張獻忠笑罵時沒有絲毫顧忌,旁邊不少蒙古人都向他看過來。

好在其身高長於常人,雖不壯碩,也是看起來比普通人有很大不同。加上張獻忠身上有江湖氣,豪俠之氣,也有狡猾的混子和喇虎氣息,這個人既叫人感覺兇悍敢死,戰場上可以信的過,平時也講義氣。也叫人覺得江湖氣太重。

至於其骨子深處的兇殘或暴戾,以現在張獻忠的從軍經歷來說,在榆林他是普通的戰兵,到了和記加入獵騎兵後有了用武之地,表現相當優秀,現在已經是連級軍士長,待遇和薪餉都超過他以往經歷帶來的經驗,也就是想象之外的豐厚。

現在的張獻忠已經一心一意替和記效力,歷史上那個狡黠兇殘,和李自成互為農民軍雙壁,始終是大明的心腹大患的農民軍頭領應該已經不再可能出現。

那種因為少年時被欺負的經驗,加上在農民軍中殺人才會使人敬畏的環境也不復存在了。

現在的張獻忠最多是獵騎兵式的兇殘,也就是對外戰事時在軍紀允許範圍內張獻忠會依軍令行事,沒有什麽道德上的負罪感……事實上獵騎兵們多半如此,有時候甚至起了興之後不少人連軍紀也不願守,在商團軍中,獵騎兵這個團體是受軍法懲罰最多的團體,這也是沒有辦法,在挑選的時候那些有過馬賊和犯罪經歷的軍人是優先被挑過來的,既想他們能夠成為一把好刀,也就不能責怪這把刀太過鋒銳。

有時候,很多軍司高層會擔心獵騎兵太鋒利了,擔心會割傷和記自己,軍司高層已經達成共識,獵騎兵成為一個整體最多就是一個團加幾個獨立營,在各部可以配一些獵騎兵連隊,用來做哨探和壓制敵人遊兵,不太可能再組建一個新的獵騎兵團。

膽大包天,兇殘暴戾,這是外人對獵騎兵們的既有印象。

很多蒙古人看過來,又把眼光縮了回去。

對張獻忠的話,在場的獵騎兵軍官們沒有制止的打算,他們用冰冷的眼神打量著那些亂哄哄的蒙古人,在其中尋找著可供突入和打擊的縫隙。

對眼前的局面各人早就不耐煩了,只要接到軍令,已經擁有四千多人的獵騎兵團隨時可以突入打擊,最多一個小時,眼前這些蒙古人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只能留下他們搭好的帳篷和羊群,或許有些破旗和損壞的兵器被拋下來,對此獵騎兵們也是毫無興趣。

加入獵騎兵團的蒙古甲兵不少,他們圓臉上的細長眼睛裏也是一樣冒著兇光,很久沒有打仗了,他們對眼前的事也沒有什麽屈辱感,他們是土默特人,草原上一旦分了部落就好象是另外一個國度,只有當初達延汗分封的六萬戶還有一些香火情,對這些和碩特人和輝特人都完全沒有感情可言。

只有套部的人算是自己人,但土默特被攻打的時候套部和鄂爾多斯都沒有真心出力來幫忙,既然這樣,以前的那點香火情也不必多提,甚至已經有了憤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