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豁達(第2/2頁)

“旁人不知,還當這些官員是咱們縱容的。”

“隨人去說嘍。”孫承宗捋了一把胡子,面色冷淡的道:“這世道,還是庸人多的,理解的,知道老夫的苦衷,不理解的,也只能笑罵由人。老夫也不是什麽聖賢,豈能無過?有錯,憑人說就是了。”

“我看要上奏皇上。”茅元儀冷靜了一下,建議道:“還是要說一下苦衷。初至遼西,舉目看去皆是廢土,當時能留下來的就是難能可貴了,守土重要還是銀子重要,如果我們開始就跟高某人一樣,對官員管束的這麽嚴格,那還有誰願意留下來,閣部當初又有何人可用?就說那些將門,看似閣部縱容,朝中言路頗有雜音,但如果不任由將門發展,哪有銀錢給他們養內丁,他們又有何路數來錢操練內丁,裝備鎧甲,將門沒有內丁可用,光靠營兵去打仗?十幾萬營兵如同內丁一樣練法?哪來的銀錢,誰能辦的到?”

孫承宗只是搖頭,這種泄恨的話說來無益處,他也不可能因為高第逮拿了幾個犯贓的官員就真的去朝中和高第打擂台。他的門生天子的脾氣孫承宗還是知道的,外和內剛,心中頗有主張,高第既然用了,當然要力挺到底,不會中途罷廢,更不會剛上任就換人。

“有些可惜……”孫承宗輕輕一嘆,他一直想做的就是留下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的遼西,將後金限制在遼東和遼南,海上也有水師封鎖,身後還有朝鮮和東江,後金過了現在的軍事強勢期,二十年後必將迎來衰落期,這是遊牧和漁獵民族的通性,就象當年俺答汗盛極一時,結果現在的土默特部連一群商人組的團練也打不過。女真人也有強勢期,當初王杲也曾經建國稱汗,後來還是衰落下來,最終被李成梁給剿滅了。

只要困死這些蠻夷,不給他們搶掠的機會,不叫他們擴大地盤和空間,最終其只能是死路一條。

“高升之要怎麽做就隨他。”孫承宗最終發話道:“他也是為官多年的人,知道分寸,剛上任拿一群佐雜官開刀,既表明了態度,也沒有真正往死裏得罪人。又打了個開門炮,一舉兩得。這人也不愧是風塵俗吏出身,果然好算計。”

以孫承宗的為人和涵養,能這樣評價高第,顯然也是相當的不滿了。

道理歸道理,心情歸心情,孫承宗並沒有他自己認為的那樣豁達。

茅元儀輕輕點頭,他也有心事,剛剛在說起來沒有誰能如操練家丁那樣練營兵時,不知怎地他突然想到了和記的商團軍。

商團軍豈不就是全軍都按明軍練家丁的標準在練?而且茅元儀知道,商團軍練兵的標準要比這邊的內丁還要狠上許多,其營兵已經不能稱為營兵了,是整團整營的內丁。

整個商團軍幾萬人,豈不就是幾萬內丁,不,是比幾萬明軍內丁還要強悍的存在了。

茅元儀心中煩悶,不知道要怎麽把自己的想法和眼前的孫承宗說出來。

這些所得是茅元儀通過孫元化等熟人的情報,加上自己一直關注十三山的動向,通過種種蛛絲馬跡研判出來的,說起來就等於是猜想。

用這些東西上奏給朝廷,只會引來訕笑,不會叫朝廷認真重視。

而且茅元儀內心也是打鼓,就算朝廷知道了事態的嚴重性又能怎樣?北邊的蒙古人向來是嚴重的邊患,和記進入草原之後說是蒙古人背棄了商約,所以憤而討伐,原本是一場邊境戰事,結果打著打著連青城都打下來了,朝廷也只能揣著明白裝糊塗。要是把和記逼反了,其用在草原的力量轉而南下又怎麽辦?

朝廷這一次大撤客軍,加強宣大山西和榆林各鎮的兵力,未嘗也沒有防和記一手的意思。和記的發展已經到了影響遼西戰事的地步了,如果再暴露出什麽來,朝廷是防還是不防?防,根本有心無力,如果撼動了遼西大局,使女真人有機可乘,那就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的尷尬局面了。而不管怎樣,和記的首腦也是大明子民,還是名相之後,沒有由頭和大義名份,這樣的人家傳承是不可能悍然造反的。

哱拜和努兒哈赤,還有奢安之亂,到現在大明這幾十年內的叛亂和入侵,都是夷人所為。

這麽一想,茅元儀轉過念來,難看的臉色也回復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