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新任(第2/2頁)

如果馬世龍和魯之甲,李承先打贏了柳河之戰多好……

他很快搖了搖頭,就算打贏了自己也不會在遼西太久,一場小勝之後朝廷裏的那些言官必定又攻訐無有大勝,總之要找理由都是現成的,除非他孫某人能在年內平遼,不然的話總會被人找到攻擊的理由。

朝中無人難做官,何況還是最重要的封疆大吏?

遼東經略,這個位子是當之無愧的疆臣第一了,雖然以孫承宗文華殿大學士的身份未必稀罕,但從內心深處來說,執掌一方大權,麾下最多時二十多萬將士,十幾位總兵官,數十萬軍民百姓聽任自己提調,總督,巡撫,任憑自己去留。這樣的權勢威風,說起來雖不及內閣首輔對國家大政的影響,但這種酣暢淋漓的使用權力,這種建衙開府,起居八座的威風,為官一場,似乎可以沒有遺憾了?

再加上對遼西大局和國家大政的影響,也足夠叫孫承宗驕傲和自豪了。

“但願高升之能把遼西的局面維持住吧。”孫承宗慨然一嘆,神思一轉,已經想著自己返鄉之後的鄉居生活了。

……

數日之後,大隊儀衛簇擁著新上任的遼東經略高第前來上任,整個山海關都轟動了。

武將來說,只有滿桂身負重任沒有前來,其余的趙率教和祖大壽在內的遼西將領多半都前來拜見新任經略。

大道之上,到處都是穿著武官袍服或是披戴精美鎧甲在身的將領,最小也是遊擊將軍,最大則是總兵重將,披著各色披風自官道上飛馳而來,各人都帶著數十個親兵內丁,均是穿戴甲胄,飛馳簇擁於將領身側,時刻替他們的主人飛馬上前喝斥行人開道,只有抵達寧遠和山海關附近時,這些內丁才會老實很多……人所皆知,參政兼寧前道袁大人對丘八們向來不假辭色,哪怕是因為脾氣強硬和自己的部下翻臉也是在所不惜,相對於位高權重的遼東經略,武將們反而更害怕袁道台,畢竟新經略剛來,初來乍到總得適應和了解,老經略孫閣部是個好脾氣的,倒是袁道台脾氣真壞,不愧有“蠻子”之稱。

在任這幾年,袁大人已經在校場開刀殺過很多次人了,就算被上司斥責過也是矢志不改。

這種對武人徹底的打壓和藐視反而使這些丘八敬畏,在路過寧遠的時候他們寧願繞些道,小心翼翼的偃旗息鼓而行,也不敢去冒著觸怒袁大人的危險接近寧遠城。

至於趙率教等人則是袁崇煥的心腹,和祖大壽,何可綱等人一起,不僅要從寧遠過,還要在寧遠與袁崇煥一起趕赴山海關。

到了九月下旬,霜花已降,甚至隨時都有可能降雪,在清晨趕路的人們身上降滿了雪白色的霜花,中午時間,積霜融化,鐵質的甲衣上有一種水洗過的質感,使得鎧甲熠熠生輝。

官道上到處官員的轎子或馬車,當然也有不少官員選擇騎馬,他們的儀衛則是以家丁和長隨為主,很少有如官員象將領一樣,帶著幾十個執弓佩劍身著鎧甲的內丁前來,但論起威風,畢竟還是文官更勝一籌,一旦有文官的儀衛經過,哪怕是總兵官在前,也要引馬讓道,給文官讓道。

但遼西的文武官員關系遠比內地要好的多,畢竟是戰區,文官沒有那麽盛氣淩人,在武將避道的時候,往往會有官員掀開轎簾,拱手致意,武將也拱手答禮,雙方有時候還會接近,笑談幾句,然後才繼續前行。

在關城附近有大量的店鋪,山海關這裏不僅是駐軍眾多的兵家重地,也同樣是關內物資轉運到關外的重要節點,也是大量文官武將的駐節之所,人多,物資多,銀子多,地方上有一種畸形的繁榮,光是酒樓的數量,不僅寧遠等地沒有辦法比,就算是關外的永平府和遵化,三屯營等處也遠不能比。

新經略要上任,升轅召見文武官員,關城外的商家們早就知道消息,摩拳擦掌的要好好賺上一筆,酒樓現在也是最熱鬧的所在,幾乎每一家都擠滿了奉命前來的武將,文官們不會和這些丘八一起擠酒樓,他們一般都住在館舍裏,或是在關城有固定的居處,換了衣袍之後會和同道一起找安靜的地方小酌幾杯,當然主要的話題還是討論新任經略的過往經歷……高第的過往經歷叫人感覺有些過於豐富……這是一個不好糊弄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