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離去(第2/2頁)

柳河之敗以後孫承宗就請辭了,當時朝中突起紛爭,沒有人窮追猛打,天啟皇帝這個好學生當然是將奏折駁了回來,所請不允。

不過朝廷沒有理會孫承宗的力保,還是派校尉到山海關開讀,將馬世龍給抓進了詔獄……這就是很明顯的跡象了,皇帝考慮到閹黨所請,對遼東經略換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

孫承宗相當識趣,在朝廷相當混亂時沒有繼續堅請離職,入秋之後,開始隔幾天一封奏折送上去,連續上了七封之後,皇帝終於禦筆批復,同意孫承宗所請,賜給乘傳,加特進光祿大夫,加蔭一子為中書舍人,賜銀幣,坐蟒,表裏等賜物。

恩旨一下,遼西上下雖然遺憾孫承宗的去職,但從皇帝對孫承宗的恩遇來看,顯然孫承宗聖眷未衰,只是遼西一任數年,去職乃理所當然之事,若朝堂再起反復變化,孫承宗重返內閣是必然之事。

以孫承宗的身體狀況,再熬十來年也不是什麽困難的事,誰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孫承宗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加銜是兵部尚書,將來一旦起復可能就是首輔,所以接到詔旨之後,在等候高第來交接的這段時間,孫承宗的日子反而過的比之前還要愜意,各地的官員和鎮守將領都紛紛來送行,帶著各處的土儀前來,對孫承宗還是百般奉承,當然也有很多人表達了惜別之意。

今日就是替此前的幕僚送行……當年赴遼鎮上任,鹿善繼和王則古負責籌畫軍需,沈棨和杜應芳負責維修甲仗,孫元化修築炮台和鑄炮,宋獻,程侖負責購買戰馬,萬有孚負責砍樹,袁崇煥負責建造營房,後來前去修築守備寧遠。

祖大壽先是和金冠守覺華,後來和滿桂一起去了寧遠。

魯之甲負責搜救沿途逃來的難民。

馬世龍和孫承宗自己沿途巡視,多次前往錦州和前屯一帶巡視。

犒賞在東江的毛文龍,令其騷擾敵後,命沈有容進據廣鹿島,派難民七千人給趙率教,令其編連成兵,守備前屯。

並調來尤世祿,李秉誠,王世欽等各帥鎮守各城各堡,其精銳內丁並部將在內,均受馬世龍節制。

與袁可立,李邦化等巡撫一起,並注重海上與擾敵後方,整個海域經常有官兵水師帶著物資穿梭其間。

天啟三年,驅走不合心意的總督閻鳴泰,調張鳳翼為遼東巡撫,後來派張鳳翼到寧遠駐防,張鳳翼膽怯不願去,幹脆就上書朝廷,罷去遼東巡撫一職,在孫承宗任上,不設薊遼總督,也不設遼東巡撫,所有大權均歸於孫承宗一人。

沒有掣肘,加上朝中有劉一火景和葉向高,韓爌等大學士和言路的支持,孫承宗諸事都很順手,他剛上任時,王在晉連寧遠也不想要了,直接打算建一道重關,盡棄關外之土了事。

等此時天啟五年的秋季時,遼西失土已經收復了數百裏,哨騎又推進到三叉河畔,大淩河城,小淩河堡,收復了錦州這個戰略要地,重築了寧遠,修了六十多個城堡,在覺華島上修築了防禦工程,建成了軍需基地。

安置了數十萬逃難的遼民,組建了十四萬人的軍隊,並且給了這支軍隊大明最好的裝備。

大量的火器,普通的大將軍炮和佛郎機炮,虎蹲炮,盞口炮,鳥沖,神機箭……一個車營擁有幾百輛戰車加上兩千件火器,遠程打擊能力遠超此前所有的大明軍隊的營伍。

還有鐵騎營,更是孫承宗的驕傲。

大量的蒙古戰馬被買來充實營中,騎兵均用遼民遼將,人人皆有披甲,除了綿甲和鎖甲外還有大量的鐵甲。

這幾年大明已經是以一半的國力在支持遼西,所以遼西的山海關鐵騎營的具甲最多最好,兵器也是最為鋒銳。

這支騎兵,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

“終於是到了要走的時候了……”

孫承宗喟然長嘆,一種難言的情緒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