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會面(第2/2頁)

“有些話,還是不要輕易說出口。”高第看向一個剛剛嚷著要拜許顯純為幹爹的兵備道,微笑著道:“還是要稍留一些體面。”

兵備道一臉的不以為然,草率的拱手敷衍道:“是,下官多謝大司馬教誨。”

高第一嘆,隨人走進去拜見魏忠賢。

書房之中,魏忠賢穿著大紅蟒服等著,太監似乎最鐘愛此服,象在京武職官喜歡穿麒麟補服一樣,太監最喜歡的就是這一身大紅蟒服。

“見過廠公。”

高第走上前去,躬身拜揖行禮,並沒有跪下。

近來侍郎一級的文官見魏忠賢已經都是跪拜行禮了,一些勛戚和武官見了魏忠賢都是跪拜行禮,文官之中侍郎以下也全部是跪禮,只有侍郎以上還算是保持著文官的尊嚴。

“高大人請坐。”魏忠賢輕輕瞟了高第一眼,感覺這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老資歷的文官官僚,自以為是,有一些自尊和傲氣,但由於經歷了太多,已過花甲之年,行事有較多的顧慮,不需費太大力氣就能壓住此人。

“高大人臨行之前,咱請老大人過來,主要還是想聽聽老大人上任之後,如何處理遼東諸軍務之事?”

高第坦然言道:“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孫閣部在遼西數年,虜情尚算安穩,為穩妥計,下官打算蕭規曹隨,不做大的改動。”

魏忠賢慢吞吞的道:“總要有所更張才是。不瞞高大人說,咱對遼西的局面還是相當不滿意的。”

“請公公直言。”

“你看,遼西用銀最多時是近五百萬一年,經過這一年多來的裁減,調走了數萬客兵,減輕了不少軍餉轉運的壓力,就算如此也還是有一年三百多萬的開銷,朝廷前兩年歲入不過八百萬銀,遼西一地就用了五百萬。現在一年說是有千萬了,遼西還是要拿去近一半,加上九邊用銀,朝廷百官俸祿開銷,宮中用度,軍餉開銷如此浩大,寧無憂乎?”

魏忠賢居然拽了句文,深知其底細不過識得幾個字的高第也是暗覺好笑。

“還請公公示下。”高第雖心鄙其人,但知道遼西戰守大計還是眼前這太監可一言而決,自己並非其門徒,並非事事要聽從其意見,然而從現實角度考慮,還是聽聽魏忠賢怎麽說是好。

“高大人可知王在晉之說?”

“公公是說建立重關,棄守錦州右屯前屯寧遠,只守山海重關,充實薊鎮之法?”

“是!”魏忠賢聲調增高,顯得有些尖利,這時他才顯示出自己象閹人的一面,否則其相貌堂堂,下巴趣青,似有胡須,加上身形高大,踞坐於上,象極了位極人臣的閣部大臣,而不是提督東廠太監。

“此法下官也曾聽聞過,並有所考慮。”高第言道:“若論節省軍餉軍需,則此法最好,只需勁兵守備重關,關外數百裏地方無需修城建堡,也無需轉運大軍糧餉,一年最少能省二百萬軍資,節省之財賦可以充實薊鎮……老實說,下官是贊同王在晉所說。”

“現在可行得否?”

“現在行不得了。”高第道:“孫閣部這三年來用銀千萬,修城八,堡六十多,復地二百多裏,收攏遼民數十萬人,墾地數十萬畝,練兵十余萬,以寧遠和錦州為兩大防禦核心,山海關成為內鎮關門,以覺華島為儲糧地,數十萬石糧和大量白銀物資放在島上,大船數百小船兩千余艘……下官的意思是朝廷已經付出這麽多,軍民百姓亦習慣朝廷收復遼土的做法,如果此時倡言放棄,不說天下百姓騷然,便是朝官也絕大多數不會贊同,皇上也定然會大為不滿。”

魏忠賢嘆一口氣,高第說的別的事也就算了,什麽官心民心,魏忠賢已經看明白了,在絕對的強權面前那些都只能算個屁。神宗顯皇帝還是不夠狠,蘇州人一鬧就沒有辦法,可是他魏忠賢絕不會如此,去蘇州抓捕人犯也有人鬧事,最後還是抓了蘇州的官員,並且把鬧事的領頭人全處斬了。

權力就是要用,手握權力卻不敢用,那要權力又何用?

魏忠賢真正在意的是天啟皇帝的想法,任用高第這種不是閹員成員的大員當經略,皇帝直接就允準了,可見高第的能力和經歷皇上也是認可的。和其皇祖萬歷皇帝一樣,天啟皇帝對尋常政務經常就是順耳一聽,然後便說:“廠臣酌情辦去,然後復朕知道。”

政務正常就是交給魏忠賢去辦了,除非是軍國大事,特別是遼東經略一職,魏忠賢多少次上躥下跳,半年前就想換掉孫承宗以安自己之心,時隔這麽久才真正成功,種種細節顯示,天啟皇帝對孫承宗在遼西的種種舉措還是滿意的。唯一不滿和懷疑之處就是遼西明軍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建虜並未大舉進攻過,遼西明軍諸營是不是真的能通過嚴峻的考驗,現在還難說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