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修邸(第2/2頁)

另外戰馬也是嚴重不足,每個龍騎兵團缺額都在三成以上,挽馬和騾子也不足,導致各個輜兵大隊都連續不斷的向上打報告,輜兵也是向軍司叫苦。

也幸虧買賣城建好了,北向的道路也完工了,現在的營造任務就是建築卻圖北城和南城,這般營造卻不歸軍工司管,而是軍令司牽頭部署,軍政司負責完成。

最近連續調了二十多個輜兵大隊,合計兩萬余人,先築北城,再築南城。

南城就是後來的烏裏雅蘇台,按說地理位置更要緊,但現在張瀚既不能覬覦科莫多,也不能西進天山,對衛拉特蒙古更是敬謝不敏,絕沒有去招惹的念頭,南城的戰略要地的屬性無形中就削減了許多。

建築南城,更多的是和北城呼應,卻圖汗部南北幾百裏長,快馬兩天來回通消息,驛站建起來一天就能互通聯絡,兩城一鎮,那些大小部落,包括紮薩克圖汗部在內都受到兩城威脅,等過兩年有了錢,籌起一二百萬兩的款子,動員幾萬輜兵加十幾萬民夫,從青城到南城,買賣城到北城修兩條路,南北城之間也要修一條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大大的井字,兩橫兩縱,算是把漠北到漠南和西部蒙古地界都牢牢掌握在手中,整個蒙古,也就是察哈爾部自立,科爾沁等部歸附女真,曾經煊赫一時,征服了歐亞大片土地,滅人國,屠滿城的蒙古鐵騎,幾百年後,其後代已經快要連自立的立錐之地也沒有了。

對了,還有一個河套蒙古,曾經養育著漢家男兒在那裏耕作養馬的膏潤之地,不能還繼續留在蒙古人手中。

果然李貴接著道:“幾個團指揮都叫苦,說如果入秋時要征河套,戰馬,兵器都不齊備,出征的困難性就大大增加了。”

對河套動手已經納入議程了,去年不動是時機不到,各處還不穩,今年到下午半各處都穩住了,特別是征服了卻圖汗部之後,各方對商團軍的敬畏達到了頂點,幾乎無人再敢捋商團軍的虎須,不趁著這個時候把盤踞在河套區域的套部搞定,難道還放著火落赤過年?

張瀚隨意問道:“青城裏給火落赤台吉修的府邸完工了嗎?”

李貴畢恭畢敬的道:“就修在汗王宮附近,一正兩輔的院子,並不大。”

也就是說有十來間屋子,張瀚冷哼一聲,說道:“一部台吉罷了,夠他住了。”

說起來現在蒙古人在青城地位最高的當然還是小胖子俄木布洪,在和朝廷翻臉之前,連張瀚也不好對小胖子做什麽……畢竟是大明朝廷賜封的順義王,朝廷還是要臉面的,先前死了一個順義王,接下來再死一個,恐怕會有相當多不好的聯想,比如操莽之流,對張瀚的個人形象也不會太好。

國人就這般奇怪,蒙古人窮兇極惡時怕是人人恨之入骨,現在其窮途末路了,要是連續死上幾個順義王又會引發心理上的反彈。

除了俄木布洪外,還有炒花也賜了府邸在城中居住,另外還有白音台吉,銀錠台吉等土默特部的大台吉,還有窮途來投的白洪大台吉,地位僅次於炒花和俄木布洪。

原本朝廷是有意叫張瀚獻出炒花,這個老奴酋不知道害了多少中國人性命,若擒到京師獻俘太廟,然後斬首示眾,傳首九邊,會大大提振九邊將士的士氣,對皇帝的形象也是有極大的幫助。

張瀚對此當然婉拒了,只說炒花在青城是謠言,其人並無確切下落。

這事定然是魏忠賢的想法,鬥翻東林之後,朝政並無大的改變,東林黨收的稅閹黨照樣收而已,後來考據天啟二年的賦稅和天啟五年的賦稅,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所謂閹黨收商稅東林不收,完全是後世的臆造編派而已。

國之大事,在戎在祭,其實發展到大明這時,最要緊的是國家財計,然後是九邊重鎮的軍務,再下來才是禮教刑名教化萬民分派官員舉行科考等日常事務。

財政已經是近乎殺雞取卵,以魏忠賢的才幹當然不能和唐時確定三司制度的那幾個中國史上罕見的大牛人物相比,連張居正的水平他都是差的遠了,對國家大政,基本上就是蕭規曹隨,並無太大變化。

邊境之上,孫承宗快要去職,一時也不會有何起色。

要是能把炒花弄回去,大張旗鼓一番,好歹也算是一個政績。

拿青城當政績的心魏公公是絕對沒有的,請功變成作死,天啟皇帝脾氣再好也不會放任魏忠賢這般胡鬧。

不過就算這樣也被張瀚給拒絕了,這是絕無可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