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簽字(第2/2頁)

“談判是談判。”李平之拍著桌子吼叫道:“我們談判,你們就是來簽字的,要想成功,現在就簽字,簽字,簽字!”

……

“我的天,”孫敬亭隔著窗子觀察著屋子裏的情形,轉頭對著常威咋舌道:“李平之平時在行軍司做事也是這種風格嗎?”

“當然不會。”常威和孫敬亭走遠了幾步,才哈哈大笑起來。

笑過半晌,常威才道:“這是李平之故意的,談判技巧,先是安排些場景給這些紅夷看,再用言詞拿捏,這幫人才會以為咱們真的想要大員。”

常威冷哼一聲,說道:“現在才不會要大員,要了也拿不住。下一步就是等著戰艦一一下水,一年時間,帆漿船不得用了,但我們的鳥船和火船會更多,近海我們無敵,到外海,我們兩年內最少有十二艘四百噸以上到六百多噸的縱帆船,還有十艘六百噸級的蓋倫船,加上三十艘的武裝商船,東印度公司又怎樣?兩年之內,實力就不如我們一半,再打起來,我們少一艘補一艘,他們在咱們這就遠道而來,強龍不壓地頭蛇,最多兩年,大員我們就非拿下來不可!五年之內,拿下他們的巴達維亞,盡得其利!”

常威雖然沒有拍桌子,但聲調也是鏗鏘有力,有一種令人折騰的自信和強烈的信心。

自信是建立在實力之上的話,就更加令人折服和敬佩了。

好在他對面的是孫敬亭,孫敬亭只是聽的眉開眼笑,倒並沒有太多虛火上升的跡象。

“東印度公司一年能賺多少錢?”

財務系統是在孫敬亭的領導之下,這一刻孫大人對地盤什麽的還不怎麽放在心上,地盤來說,台灣正好和大同府差不多大,可是和記在北邊掌握的草原地盤,最少有五十個台灣大,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大的地盤,對常威惦記的那點地方孫敬亭不是很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金錢。

“我給孝征兄算筆賬就知道了。”想起巨額財富,常威也是搓了搓手,滿臉興奮之色。

“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有三十五個殖民點,最大最穩固的是巴達維亞,剛到手的是台灣這邊。但其在台灣經營其實已經有好多年了,現在倉儲漸移到熱蘭遮城,在其移庫時,我們發覺光是景德鎮過來的瓷器就是八十九萬件。生絲有十幾萬擔,還有幾十萬斤的茶葉。在其利潤點中,日本排第一,台灣排第二,去年他們運回國的利潤光是台灣一地提供的利潤就是三十萬荷蘭盾,價值七十萬兩白銀,這光是台灣一地的利潤,只占其總利的兩成不到。其公司不僅運我們的生絲,茶,瓷器,還有陶器,黃金,也不光是把我們的貨運到歐洲賣,還將生絲賣給日本,日本貨賣給咱們,同時把錫蘭的香料,胡椒,麻布,棉花,錫,黃金,賣到日本各國或是運回歐洲,他們賣給各國金屬和藥材,也有各種工業制成品。去年一年,其公司賣給安南,緬甸,錫蘭,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瓷器就是三百萬件,一年的總利超過五百萬兩!”

孫敬亭聽的眉飛色舞,簡直開心的要叫起來。

什麽是轉機,這就是轉機!

這時他才對張瀚提前數年在台灣布局感到心悅臣服,心裏的最後一點懷疑也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一年最少五六百萬銀的純利,加上台灣行軍司原本的收入,就是說兩年到五年左右,台灣這邊的收入可能會與軍司總收入持平,甚至有所超過。

到那時,一年一千四五百萬的歲入,可是比大明朝廷還要多好幾百萬兩啊……

孫敬亭感覺自己有些不行了,頭有些暈,有點兒站立不住的感覺。

“台灣行軍司的情報工作做的不錯。”孫敬亭定了定神,誇獎起行軍司的軍情部門來。

“這事是蔣奎掌總,何斌去年年底調入軍情部門,幫了蔣奎不少忙。”常威一笑,點評道:“何斌原本就是細膩小心的性子,在平戶和呂宋都呆過多年,巴達維亞也去過,人頭熟,關系人脈多,所以掌握起情報工作來很便利,這半年來,我們對東印度公司實力和布局的了解是突飛猛進,他還是立了大功的,所以我已經向軍司方面報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