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福肉(第2/2頁)

眼看寂寂無聲,努兒哈赤語氣沉重的道:“當初,我身處困境,就象離開水的魚,呼吸都很困難,困在沙石之上,苟延殘喘。後來,終於有了這份基業。想想古代,金國阿骨打起兵伐遼,征宋,征蒙古,最後沒有完成,他的弟弟吳乞買繼承了他的遺志。蒙古成吉思汗未竟的事業,也是由他的子孫們來完成,兒子們啊,為父我興兵創業,為的是你們,究竟該怎麽做,我的大業要怎麽繼續下去,你們該如有承擔的男子一樣,提出自己的看法啊。”

代善被逼不過,躬了下身,說道:“兒子認為應該繼續征伐蒙古。”

努兒哈赤道:“為什麽呢?”

代善道:“我們這兩年來一直在征討蒙古各部,前前後後我們攻打的部落有十幾個了,在遼陽和沈陽的蒙古人已經有二十多個台吉和三四千部民了,他們也為我們執矛射箭,攻打我們的敵人,編入左右翼的蒙古人也有近五千人,現在歸於我們麾下的蒙古騎兵有近萬人,如果我們持續攻擊他們,在未來這些部落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將士。雖然,蒙古人打仗並不行,但那是因為缺乏軍法約束和好的兵器和戰甲,只要我們能解決這些問題,蒙古人的戰力要比明軍強的多,足可為臂助。兩年的功夫不能浪費,唯今之計只能繼續伐蒙古,最少將那些降而復叛的部落再次征服,使沿江和下遊的部落們為我們所用,到那時再言征明不遲。”

努兒哈赤微微點頭,看向自己成長諸子中最重視的皇太極,說道:“四貝勒以為如何呢?”

皇太極心中略覺酸楚,現在父子在一起已經是君臣奏對的格局了,老汗對自己有較多的疑忌,主要還是擔心自己會針對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兄弟三人吧。回想自己少年時,老汗也是對自己寵愛有加,後金這邊取名也是以蒙古風格為準,很多阿哥的名字就是蒙古意思,皇太極的名字其實就是黃台吉,和俺答汗的長子同名,也說明了當時努兒哈赤對這個兒子的寵愛和寄予的厚望,皇太極也從未辜負過父汗的寵愛,十幾歲就挾弓上了戰場,屢次立下戰功,對征伐葉赫部的戰事中更是功勞顯著。

這兩年來,由於老汗對多鐸三兄弟的寵愛,對這些成年的兒子們或多或少都有警覺和防範,這令皇太極感覺傷心。

另一層則是努兒哈赤現在也後悔引入商道了,雖然糧道還是沒有斷絕……去年冬到今春的糧荒特別嚴重,和記的糧食大約是一個月進來三萬石左右,這些糧努兒哈赤已經全部由公中分發到各牛錄,當然只能給各牛錄的披甲兵,女真全族有近二十萬口人,加上幾萬蒙古人和歸附的生女直,林中百姓,要供養的人數相當的多,努兒哈赤也只能免費發放一部份給女真披甲的家庭,然後放一部份到市面上,盡量平抑一下糧價,更多的人只能任由其生死不論。並非努兒哈赤不想買更多的糧食,但和記的糧價也是隨著糧荒的加重而提價,雜項貿易停止之後,和記的糧價也就不再那麽脈脈溫情,而是到了叫努兒哈赤心驚肉跳和相當憤怒的程度了。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令努兒哈赤相當的憤怒和不安,對和記掐斷大量的糧食供給也是頗感無奈,對自己掌握的白銀大量湧出更是心驚肉跳,無奈之下,後金方只能把掌握的人參東珠一類的資源再次放開,拿出來與和記貿易換糧,雖然知道和記能再多賺一倍,也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權宜之舉。

為了維持糧道,當然也是為了威懾蒙古和防範錦州一線的明軍,在十三山不得不長期有幾千兵馬駐守,這又是額外的開銷,已經成了沉重的負擔。

在這個時候,後金的國力是相當孱弱的,派幾千人維持糧食和包圍十三山,在原本孱弱的國力上又等於插了一把刀,是一把叫後金不停流血的利刃。如果說大明是虛弱的巨人,後金原本該是一個狡黠而兇殘的矮子,身體結實而充滿幹勁,結果在有源源不斷的糧道輸血之後,這個小矮子反而變得虛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