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死鬥(第2/2頁)

這也是八旗鐵規,上陣時,鎧甲不明,兵器不亮,斬首!

十二團的遊兵們感覺到了相當的壓力,和他們以往的敵人不同,這些人不是一團散沙,只會引馬射箭的蒙古人,也不是普通的旗丁和守兵,也就是步甲,這是女真人中最精銳的戰士之一,距離白甲和護兵只有一線之隔,稍微立些拿的出手的戰功就可能被改為白甲,穿上那銀光燦然的鐵鱗甲。

兩軍很快就要碰撞到一起了!

和前撲時的聲勢不同,真正到了要白刃戰的時候,相隔只有數步距離時,女真人和十二團的遊兵都是不約而同的停住了腳步。

十二團是三個縱隊結成了小小的橫陣,九個刀牌手在前排成盾陣,原本的弓手則持腰刀或手斧狼牙棒骨朵一類的短重兵器於其後。

事實上這時候如果弓手能變成鏜把手或長槍手,這一仗已經贏定了,然而世事沒有辦法這樣完美,要保證弓手數量和遠程輸出,勢必就沒有辦法攜帶長兵器,只能在腰間革帶上懸掛著短兵器出戰,攜帶長兵器的話多有不便,凡事就是這樣,有失有得。

雙方都是喘著粗氣,瞪著血紅的眼睛對視著,十二團人多,而且陣列瞬間排好,幾乎沒有任何空档,這是優勢,而女真人手中則是各種長兵,他們的格鬥能力更強,在攜弓帶箭突進時,並沒有影響他們攜帶長短兵器,這是一群體能如牲口般的野獸,他們擰身而射,飛速行進,同時還能攜帶長兵,這是了不起的成就,相比起來,十二團的人還是嫩了很多。

在對視時,女真人的刀牌手不停的變換腳步,喘著粗氣來回的晃悠,試圖找到陣腳的破綻,手持長兵器,拿著虎牙槍和精鐵挑刀的馬甲們則是死死盯著十二團的刀牌之後,盯視著那些弓手的臉,試圖找到膽怯和猶疑,但毫無例外都是叫他們失望了。

終於有人遞出了第一刀,然後面臨盾牌的格擋,十二團的人也出刀,卻被一柄鐵槍格開。

然後就是更多的人出刀或出槍,兵器的鏘鏘碰撞擊打聲連續不停的傳來,遊兵們怒吼著出刀,格档,再出刀,再格档。

終於出現了第一個破綻,一個女真馬甲被刀劈中了,鋒銳的和記制式腰刀與漢的環首刀,唐的直刀一脈相承,就是刀背更厚實沉重一些,刀鋒處略有一些變化,更彎曲一些,更易於揮斬,刀身平滑,鍛打的十分出色,每柄和記直刀的造價超過八兩,用鐵和工藝都無比考究,價格上和閩鐵打制的明軍腰刀差不多,但質量明顯要更勝一籌。

在鋒銳的直刀劈斬之下,那個馬甲的皮盔被一斬兩半,在額頭到下巴整張臉都被劈開了,這是看起來很可怕的死法,差不多從正面把人劈斬成兩半,那柄刀毫無疑問是廢了,瞬間崩裂了好多個米粒大的缺口和波浪般的細紋,但拿一柄刀換一個建奴馬甲的性命,毫無疑問是賺大了。

一刀得手,那個十二團的弓手無比得意,但四周傳來同伴的驚呼聲,一個穿著鐵甲戴明盔的壯達怒吼著將手中的精鐵挑刀揮過來,由於這個弓手的大意,未能及時後撤,盾牌對他保護不及,所有人就看著挑刀斬中了這個弓手,首級和脖子一段都被斬下,碎肉和鮮血在半空與頭顱飛在一處,頓項並無用處,沉重的挑刀猛揮之下,頓項的保護毫無用處。

更多的慘烈廝殺開始了,十二團的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打擊,這種經歷對蒙古人沒有,對台灣的土人沒有,對各處的土匪也沒有,任何勢力和敵人,在堅固的盾陣和變化了的鴛鴦陣前都只能弑羽而返,而在此時,他們經歷了暴風雨般的攻擊。

建虜似乎沒有痛覺,些微的傷口在狂噴鮮血,但他們絲毫不放在心上,只有一些必須要處理的傷口,這些馬甲才會偶然退後一下,立刻處理之後就繼續上來攻擊,他們的攻擊花巧百出,戰技嫻熟無比,任何一個動作都相當的精準和兇猛,雖然攻的又急又快,但每一招一式都勢大力沉,他們沒有絲毫的浪費力氣,每一個招式都用的恰到好處,他們的每一次攻擊都極具威脅,使得十二團的人必須得費盡力氣才能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