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精簡(第2/2頁)

兩年之來,建虜並未大舉進攻,而大舉反功時機又尚未成熟,但反過來說,孫承宗無形之中又為朝廷省下了大筆軍費,保障了山海關和京師的安全,以使大明能夠養精蓄銳,保持了天朝的赫赫聲威。

一邊評價是浪費國帑,無尺寸之功,一邊又是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反正孫承宗有練兵,實將,復土,修堡,諸多功勞,最少在天啟皇帝眼裏這位老師還是相當能幹的,另外支援十三山時遼西將領也是經歷了小規模的實戰,說明還是可以與虜野戰一把的,所以不管孫承宗在此前怎麽辭職,三年時間上了四十多疏請求辭去督師遼東之職,天啟皇帝就是打死也不同意,而到了此時,孫承宗回朝無望,想著要在遼東繼續大展拳腳時,皇帝在閹黨的蠱惑下又是聖心一變,要孫承宗縮減軍隊規模節省遼餉……這一下孫閣老心裏的憋屈就甭提了。

當年想走是真想走,現在說要走其實不想走,不想走皇帝徒弟又找麻煩……茅元儀都替眼前這孫閣老感覺委屈。

“再上一道請辭的奏疏試試看吧。”孫承宗長嘆一聲,對茅元儀道:“還要請止生替我潤色一下。”

茅元儀現在是掛參將名義的軍前贊畫,孫承宗一直誇他勞苦功高,曾上密疏保舉,所以這一兩年內,茅元儀定然保舉到副將副總兵級別,就算如此,孫承宗也是向茅元儀表達過歉意,可惜茅元儀沒有功名在身,不然憑他的兵學大家的身份,完全可以和孫元化一樣走文職的路子,那樣當然比走武職要強的多,茅元儀就算幹到一鎮總兵,也完全不如在兵部已經做到職方郎中的孫元化,這是人所皆知的事實。

好在茅元儀也不介意,誰叫他自己就是考不中功名,連個秀才也中不上?孫承宗硬要保舉他,定會亂蜂蟄頭,連茅元儀自己也會身敗名裂,就現在這樣,以白丁身份已經保到四品,未來三品可期,這已經能叫他滿足了。

“一會晚生就把奏疏取走,明早送給閣老看後,謄寫拜發。”

“我不看了。”孫承宗擺手道:“左右是那一套話,官樣文章。”

茅元儀輕輕點頭,孫承宗請求辭職的奏疏已經好幾十道,確實都沒有什麽可看的了。叫他潤色只是叫他看看有沒有犯忌的字眼和詞匯而已。

“那精簡兵將,節省軍餉之事,閣老如何料理?”

孫承宗一時沒有出聲……他的簽押房在一片官衙區域之內,四周都是高級文官和將領的官邸,孫承宗最常駐節的地方就是山海關,偶爾去薊州或寧遠,這數年間,他一直在這裏辛苦經營著,山海關也是從當年的孤地險關變成現在的絕對安全的後方。

眼前綠意盈盈,簽押房外是一片山石綠樹,穿著藍袍和綠袍的官員和吏員們在庭院中奔走忙碌著,也有人負手站在廊檐之下,意態悠閑的打量著四周,還有人三三兩兩的在交談說話,一群穿著鎧甲,背負弓箭,腰懸寶刀或寶劍的將領也站在二門附近,他們都是意態昂揚,神色振奮,這些人低至守備,高至參將,遊擊,多半是要赴各營或各堡上任的將領,臨行之前,要接受閣老督師的召見,這些將領全副武裝,身背弓箭,也是遵循古禮,以全副戎裝拜見主帥,這是表達對孫承宗的尊敬和仰慕。

不管怎樣,孫承宗正如張瀚所說的那樣,善於恩結遼西將門,他鎮守遼西這幾年,並未強迫諸將出戰,頂住了來自京師的壓力,這是任何一任遼東督師都做不到的事情,另外一年幾百萬的遼餉使遼西將門的實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遼西已經與幾年前完全不同,幾年前他們只是一群盤踞地方的世襲將門,用聯姻穩固彼此的地位,聲氣相連,現在又加上幾百萬遼餉的利益,已經成了一群刀劍都割不開的真正的聯盟,他們對孫承宗的尊敬當然也是發自真心……沒有孫閣部頂在前面,遼西這邊哪有一年的幾百萬白銀分潤?

一念及此,孫承宗的心情也是變得更加灰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