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清流(第2/2頁)

“怪不得人說方相當年嘔心瀝血,為輔臣者,其實真是實在為難!”

葉向高正在與宋師襄,方有度,龐尚廉等各道的監察禦史談話,雖然首輔接見禦史在以前是十分犯忌的事,但近年來已經不太講究,若數十年前,光是禦史私下見首輔,一旦為人所知,恐怕葉向來就會被彈劾的體無完膚。

本朝向來講究大小相制,所謂科道就是與內閣相距極近,同在內廷辦公的六科廊與都察院的諸道監察禦史合為科道,給事中和禦史都是官位七品,然而前者可以封駁詔書,對各部公事也能監察,而禦史各為掌道,可以風聞奏事,彈劾大臣糾彈不法,其實就是大明境內,任何事情禦史都可以說上兩句,一旦被禦史盯上就是十分麻煩,哪怕是積年老臣名臣,亦對禦史無可奈何。

眼前這幾個禦史,不僅是年輕氣盛,多半年在四十之下,三十左右的年紀,以大明中舉人,進士之難,這些人原本就屬於人中龍鳳,而又考在二甲之內才能成為清流的一份子,那就更屬難得了,再加上科道很少用年老的大臣,需得用年輕氣盛銳氣尚存之輩,一般進士,就算在二甲之列,若年紀太老,一般也是無緣翰林或是科道。

眼前這些東林後輩其實都是庸祿之輩,加入東林黨主要原因也只是因為東林勢盛,希圖獲得助力而已。

從萬歷中期時東林黨便是力挺太子的主力,後來天啟即位也是奪宮的主力,兩代天子酬功,東林黨勢不可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外掌內閣與六部,內與司禮掌印王安交好相得,勢力之大遠非三黨可比,入朝為宦者要麽潔身自好,不黨不群,要麽就得以籍貫或座師為憑,加入某黨獲得提攜,東林黨勢大,只要沒有明顯劣跡,籍貫或座師與東林有瓜葛的,加入東林並非難事。

宋師襄雖是東林黨人,卻非南方籍貫,以陜西人的身份加入東林,而在東林小字輩中頗受人矚目,主要是其超強的黨爭能力,一手好文章,且能看準時機,所彈劾之人被迫辭官者眾多,近來最出名的戰績便是糾結方有度等人彈劾袁可立,結果袁可立果然被迫上疏辭官,不僅辭官,而且一個月內連上十一疏,大有不被獲準便自行離職之勢,這一下人們都明白,這個宋師襄又找準了時機,一彈即中,把個東林大佬,士林老前輩封疆大吏給彈倒了。

有此一事,宋師襄聲威大振,幾要追到楊漣和左光鬥等人之上。

不過此事也有不乏被人詬病之處,一則袁可立是東林前輩,又是登撫,其在巡撫任上,節制毛文龍和沈有容等總兵,屢次奇功,收復不少失地,總體來說是有功之臣,不僅不宜彈劾去職,相反還很該被重用,然而大明之事就是這樣,前有熊廷弼,後有袁可立都是封疆中最為知兵的大臣,結果都是被內鬥給弄跨了,而這些彈劾疆臣的言官不僅不以為恥,反而洋洋自得。

二來便是宋師襄等人此次彈劾聲威極大,不僅是東林黨人在上彈章,還有閹黨中人,這頗有勾結黨外之人謀算自己黨中前輩之嫌,所以葉向高適才表達了十分明顯的不滿。

宋師襄默然不語,言官身份特殊,名義上是可以連首輔也不必買帳,但葉向高不僅是首輔,在東林黨內也是地位相當的高,是黨內一派首領,真惡了眼前這位首輔,恐怕於自己的仕途大有幹礙,他雖然心高氣傲,被葉向高指責之後心裏一陣陣的膩味,但也只能板著臉不語,做出一副沉痛知悔的模樣來。

“師相有何事只管吩咐下來……”方有度是南直隸人,又是葉向高主持會試時取中的門生,關系親厚的多,不過這一次是拿了銀子辦事,他也沒有事前征詢過老師的意見,剛剛被敲打的十分厲害,此時只得厚著臉皮笑嘻嘻的請葉向高吩咐……反正袁可立一定會去職,毛文龍的銀子也落袋了,且看老師有什麽吩咐再說。

“袁節寰是知兵的人,朝廷已經允準他辭職,這真是莫大的損失……”葉向高口氣緩和了一些,對著這些東林小輩從容道:“國家大事,不是逞意氣的時候,你們這一次的事,可一不可再,否則的話,只要老夫還在首輔位子上,諸君恐怕就留不得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