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夜行(第2/2頁)

在主力前方的數百步遠,龍騎兵一團二大隊的前哨部隊發覺了大量的騎兵從側前方奔馳而來,對方也是沿著河岸行軍,戰馬踩著河邊的軟泥,將河水浸泡過的泥土的腥味踩松了,又順著北風吹過來,人們口鼻中充滿了河邊泥土特有的腥味,再加上清晰可聞的馬蹄聲,前哨一邊向後隊發出提醒的短號聲,一邊喝令對方交代番號以便識別。

至於口令是沒有辦法的,如果是大軍一起行軍駐營,晚上紮營之後自然要定下口令,而現在各部沿著五百多裏長的戰線分散駐紮,戰兵就近兩萬人,加上數萬輜兵也在不停調動配合,每天戰線上的各部都在受軍司或是師指揮楊泗孫的派遣調整駐防信地,或是移動接戰,在目前的通訊速度上是根本沒有可能完成瞬間通信,口令也就毫無意義。

“我們是獵騎兵營。”

來人回答的語氣充滿著自信與驕傲,甚至有一點淡淡的居高臨下的感覺。這種感覺叫龍騎兵的前哨軍官十分不悅,但他也沒有辦法。

“且住!”龍騎兵前哨軍官喝道:“我去稟報我們團指揮。”

“哦,隨你們。”對方並沒有因為聽到團指揮三個字而收斂傲氣,相反還是那種淡淡的居高臨下的無所謂的感覺。

兩支騎兵在月色下繼續川流不息的向前,只不過是一個沿著河岸向北,一個則是沿著河岸向南,兩軍錯開半箭距離,彼此交錯前行,龍騎兵前哨部隊持銃戒備,獵騎兵們卻是如水般持續前行,以三人縱隊的行軍姿態不斷在河邊前行,間有軍官會向這邊瞟過來一眼,但也就只限於瞟一眼而已。

紅色的鬥篷和藍色軍帽,灰色的短軍袍,胸口的十分明顯的大型牛皮制的彈藥包,殺的很緊的牛皮革帶在胸前交叉,固定在腰部,身後掛著短銃或是匕首,短刀,腰間懸掛精工鍛打的腰刀,馬腹左右兩側是長短兩支火銃,長的是步兵銃,短一些的是騎兵銃,另外還有人攜帶著短小的短弩,闊刀,投槍等近距離投擲武器。

這些獵騎兵,幾乎是武裝到了牙齒,而他們多半沒有穿著防護,或是只穿一件鎖甲在軍袍之內,獵騎兵的理念就是武器不嫌多,防護則能簡則簡。

除了單兵武器,最叫人矚目的就是大量的隨軍攜帶的小型火炮,最主要的就是小型佛郎機炮和虎蹲炮,虎蹲炮是明軍小型火器最傑出的代表,只要用料考究和精心制造,這種小火炮的威力和用途還是很合格的,裝上藥包和夯實之後,填裝大量五錢重的鉛彈,在六十步左右,這種小型火炮打出的霰彈威力很大,最少比火銃要大的多,而且著彈點分散,彈幕綿密,殺傷力十分驚人,佛郎機銃主要是可以一次裝填多個子銃,也是打霰彈,有效射程比虎蹲炮要遠一些,這兩種炮都很輕,也無需炮架,虎蹲炮只有炮管和鐵鑄的彎形支架,戰時將支架套到炮管前端即可打放,這種小炮只有三十六斤重,是戚家軍當年用來克敵制勝的利器之一。小佛郎機重一百多斤,一個母銃可以帶五到九個子銃,每次臨敵將子銃全部打完,基本上一仗也就打完了,由於子銃和炮腹間縫隙公差大,封閉性差,這種明朝工部造了大量的火炮已經被紅夷大炮完全取代了,在此之前,北方明軍最少有好幾萬門這種從葡萄牙沉船上撈出來的火器,只是越往後鑄造的越是粗糙,公差縫隙越大,發射時候的威力就越小。

獵騎兵營攜帶的佛郎機都是李莊自己鑄,此前也買過不少,但發覺質量差次不齊,維護保養很費功夫,軍司一怒之下幹脆全部熔鑄了自己重新鑄造,相同數字下,李莊火器局的質量幾乎是完全一致的,維護保養的功夫算是省下來不少。

兩種火炮都是綁在馬匹上攜行,在騎兵行進時,大量載運著火炮的挽馬直接跟隨在馬隊裏行進,兩門虎蹲炮才七十多斤,一門佛郎機也就一百二十斤到一百五十斤左右,一匹馬可以輕松駝運,毫無費力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