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算盡(第2/2頁)

這一次,倒是真的把人心算盡了!

……

天亮之後,和裕升京城分號的門口,又是站了烏泱泱一地的人。

雖說劉吉等人威望信譽都是一等一的,叫人挑不出理,說不出話來,這個年代,又向來是以信譽為先做買賣,信譽遠比一紙合同還要管用的多。這個年頭,不是白紙黑字就好打官司的,普通百姓包括商家在內都不會輕易到衙門打官司,俗語有雲:“生不入公門,死不下地獄。”其實也是將當時官府的情形說透了,從幫閑到胥吏衙役師爺乃至官員,對小民敲骨吸髓是常有的事,沒事還會被生出事來盤剝一番,更何況自己跑到衙門裏去自尋麻煩?信譽為先,誠信為本,絕對是大明商界乃至民間交易的常態,不講信譽多半是自毀前程,得不償失。有劉吉昨晚的表示和保證,按理來說大家應當很是信任,不必有所懸心,然而畢竟財帛相關,很多中小商人是把全部家當都叫和裕升代存著,萬一有什麽不妥,那可就只能回家上吊,全家性命相關的事,信譽什麽的就太輕飄飄的了,一大早晨,天還沒有亮,和裕升分號門口就站滿了人等候,等各城門按著鼓樓報時的鼓點打開城門時,正陽門大街上和裕升分號的門前已經站了黑壓壓一地的人,除了提銀子的,當然也有很多閑人和“有心人”。

“怎麽還沒有開門?”一個穿竹綢夾袍的清瘦商人,一臉惶急的問。

“按規矩是辰時初刻開門。”不遠處一個瞧熱鬧的京城土著吃著手裏的油餅,滿臉油光的道:“急什麽,和裕升的規矩就是這樣。”

“原來如此,多謝。”

人家盡管謝了,這京城土著還是不免嘀咕幾句:鄉下腦殼。

這裏多半是外地客商,聽到了不免怒目而視,這京城土著看樣子四十不到,一臉油滑氣息,見惹了眾怒,當下低下兩眼,從人群中往外擠出去,人們見他這樣,倒也不好再同這人計較,待看這個京師人擠出人群,卻是走到一個算命起褂的攤子上去了。

史從斌也夾在人群裏等著看一會的結果如何,原本他已經取了銀子,不該再到此地來,然而昨晚史可法再三拜托……史可法和汪文言等人都算是官面上的人,他們當然不會親自到此地來,以防物議,但派了手下來,怕他們也看不懂什麽,看不出真正的門道來,是以不管怎樣,史可法還是厚著臉皮從了侄兒的請求,跑到和裕升這裏來瞧這場“熱鬧。”

史從斌心裏也是確定了和裕升銀根緊張的事,但既然和裕升此前騰挪的開,說明銀根再緊也不曾影響經營,被自己這麽一鬧,等於是釜底抽薪,這一下注定要撐不下去,一想已經合作幾年,自己也得益於和裕升多矣,結果鬧了這麽一出,等於是背後捅了人家一刀,想來心裏寧不慚愧?

心中有鬼,史從斌也是不好站的太近,待聽到門板響動時,便是往後又站了幾步。

“周奎,你看今日這事,到底是哪邊能贏?”

周奎就是剛剛被眾人怒目而視的京師土著,今年三十六歲,一向以賣爻算卦為生,在正陽門多少還算有一些名氣,算是街面上有字號的人物,瞧熱鬧的正陽門一帶的百姓,圍在周奎身邊站了一大圈。

“當然是和裕升!”

周奎斬釘截鐵的道:“這幫孫子,鄉下腦殼,土豹子,聽風就是雨,也不知道受了什麽混賬行子的攛掇,就跑來擠兌和裕升?也不看看他們手頭那幾兩銀子算個屁,和裕升張東主手裏頭隨便撒點出來,也比他們全部身家還要多的多。”

有個街市上閑晃的京油子聽了不憤,笑著道:“周奎你倒是真能捧和裕升,再怎樣這店也就是個山西老倌兒開的商行,聽你的話,能比國公侯伯們開的店還厲害了。”

周奎冷笑一聲,厲聲說道:“國公侯伯?我只說一句,你看哪家勛貴家能掏騰出和裕升上回救援遼東時的那一千多輛四輪大車,今天老周一個頭嗑在地上,給他賠罪!”

這一句話,頓時就堵的人們說不出話來!

這時眾人才猛然想起來,原來和裕升確實是在遼東那邊救援十三山的大事上頭出過力,而且還是出了不小的力,一千多輛大車分批進京,那車身造型,高大的四輪大車聚集一處,惹動了多少人出來觀看這西洋景,又有多少遼東逃出來的難民聚集在一起,涕淚交加?時隔不久,居然大夥兒都忘了?